藏东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蛇绿岩变基性岩类岩石地球化学再研究

被引:6
作者
耿全如 [1 ]
彭智敏 [1 ]
张璋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雅鲁藏布江带; SSZ型蛇绿岩; OIB和IAT; 洋岛和洋内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带中变基性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SSZ型蛇绿岩的成因。变基性岩类可分为具有玻安岩类、IAT和OIB特征的3类。玻安岩类为LREE呈略亏损—平坦型,稀土元素总量低,∑REE为7.56×10-6~20.89×10-6,富相容元素Cr、Ni和常量成分MgO、Al2O3,形成于弧前环境。IAT类为本带的主要类型,在蜘蛛图上有一定的Nb、Ta亏损,REE为大致平坦型,稀土元素总量低,∑REE为37.84×10-6~55.75×10-6。OIB类为LREE较富集型,稀土元素总量高,∑REE为102.09×10-6~240.95×10-6,与IAT和MORB相比,具较高的La、Nb、P、Ti含量,而相容元素Cr、Ni等含量较低。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PREMA(或BSE)和EMI提供了源区,暗示未分异的原始地幔和下地壳参与形成了原始岩浆。推测新特提斯洋盆演化经历了较早的地幔柱、洋岛阶段,形成了MORB-OIB组合;较晚期为洋内弧阶段,形成了SSZ型蛇绿岩和IAT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781 / 17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构造及组构运动学
    许志琴
    蔡志慧
    张泽明
    李化启
    陈方远
    唐泽民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 1463 - 1476
  • [2] 西藏西南部休古嘎布蛇绿岩的Sm-Nd年龄及Nd-Sr-Pb同位素特征
    徐德明
    黄圭成
    雷义均
    [J]. 中国地质, 2008, (03) : 429 - 435
  • [3] 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识别: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王立全
    赵志丹
    廖忠礼
    耿全如
    董国臣
    [J]. 地质学报, 2006, (09) : 1312 - 1328
  • [4]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钟立峰
    夏斌
    崔学军
    周国庆
    陈根文
    韦栋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2) : 231 - 240
  • [5]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成因:壳层熔岩的Sr-Nd-Pb同位素制约
    钟立峰
    夏斌
    周国庆
    王冉
    韦栋梁
    李建峰
    [J]. 矿物岩石, 2006, (01) : 57 - 63
  • [6] 仁布蛇绿混杂带洋岛型辉绿岩地球化学:藏南特提斯洋内热点
    王冉
    夏斌
    胡敬仁
    周国庆
    韦栋梁
    王茜
    [J]. 地球化学, 2006, (01) : 41 - 54
  • [7] 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
    史仁灯
    [J]. 地质论评, 2005, (06) : 681 - 693
  • [8]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 281 - 290
  • [9] 雅鲁藏布结合带中段混杂岩带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孙立新
    万晓樵
    吴新国
    贾建称
    高莲凤
    [J]. 地质通报, 2005, (01) : 65 - 71
  • [10] 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
    路远发
    [J]. 地球化学, 2004, (05) : 459 -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