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大田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演化

被引:89
作者
毛建仁
许乃政
胡青
邢光福
杨祝良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4] 南京
关键词
花岗岩类; 中生代; 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闽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四个中生代花岗岩体具不同的同位素年代:汤泉岩体为183~158Ma,紫金山岩体为157-145Ma。才溪岩体为133Ma,四方岩体为108~105Ma,汤泉和紫金山岩体分别属于早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才溪和四方岩体时代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汤泉和四方岩体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因富Ba、Sr,贫HREE、Y、Yb而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是最具铜矿成矿潜力的含矿母岩;紫金山花岗岩体为A/CNK>1.1的强过铝花岗岩,并富K、Rb、Th、Y、HREE,贫Sr、Ba、Ti,具地壳泥质岩石熔融的特征。才溪岩体为A/CNK1.0~1.1的弱过铝花岗岩,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四方岩体和紫金山岩体之间。富Na2O的汤泉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是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富K2O的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富钾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混合岩浆,使岩浆中的K2O含量增高,并从地幔中获取大量铜及其它金属和硫,而成为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主要含矿母岩。研究区自早-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紫金山强过铝花岗岩是这种伸展机制延续的结果。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和底侵作用增强,地幔组分在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过程中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285 / 2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21]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甘晓春
    李惠民
    孙大中
    庄建民
    [J]. 福建地质, 1993, (01) : 17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