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的细根分布特征

被引:15
作者
张国盛 [1 ]
吴国玺 [1 ]
王林和 [1 ]
秦艳 [1 ]
胡永宁 [1 ]
张忠山 [2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臭柏; 油蒿; 细根分布; 根系消弱系数; 根长密度; 根面积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用根钻法和细根分级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的细根(D≤2 mm,D为根直径)垂直分布,并用渐近线方程Y=1-βd[Y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根量百分比累积值(01),d表示土层深度(cm),β为根系削弱系数]描述根系分布与土壤深度的关系。对不同径级臭柏、油蒿细根的β值、根长密度及根面积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15 cm为取样深度级,臭柏和油蒿群落活细根(D≤2 mm)的各月生物量平均值,在015 cm范围内最大,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β值差异不显著(P>0.5),但相应层次上的月平均细根生物量,臭柏群落是油蒿群落的6.714.6倍(P<0.05),臭柏灌丛是油蒿群落的14.019.2倍(P<0.05)。D≤1 mm与1 mm<D≤2 mm的细根重量百分比与土壤深度都呈对数关系,但D≤1 mm的细根与土壤深度的相关程度更高。根长密度与根面积指数在各土层的分布有极大的相似性。在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中,D≤2 mm的细根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月平均值中,D≤2 mm、D≤1 mm、1 mm<D≤2 mm的细根在090 cm的根面积指数总和的大小都是:臭柏灌丛>臭柏群落>油蒿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林鹏 ;
黄荣珍 ;
陈银秀 ;
何宗明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19-1730
[2]   淳化县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分布参数 [J].
李鹏 ;
赵忠 ;
李占斌 ;
王乃江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32-36
[3]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乔)木林地水分平衡研究 [J].
张国盛 ;
王林和 ;
董智 ;
李玉灵 ;
吉日格勒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1-9
[4]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的分布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何宗明 ;
陈银秀 ;
黄荣珍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 (02) :111-117
[5]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组成研究 [J].
张国盛 ;
高润宏 ;
王林和 ;
刘美珍 ;
吉日格勒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88-91
[6]   杨树细根及草根的生产力与周转的研究 [J].
李培芝 ;
范世华 ;
王力华 ;
许思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829-832
[7]   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 [J].
张小全 ;
吴可红 ;
Dieter Murach .
生态学报, 2000, (05) :875-883
[8]   不同生境中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 [J].
何维明 .
林业科学, 2000, (05) :17-21
[9]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 [J].
张国盛 ;
王林和 ;
李玉灵 ;
董智 ;
齐锦秋 .
中国沙漠, 1999, (04) :82-87
[10]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J].
张国盛 ;
李玉灵 ;
王林和 ;
董智 ;
齐锦秋 .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9, (01)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