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粒度分形与全新世环境演变

被引:23
作者
毛龙江 [1 ]
刘晓燕 [2 ]
许叶华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系
关键词
分形; 环境演变; 全新世; 下蜀黄土; 南京江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分形理论,对南京江北下蜀黄土剖面不同层位样品进行分形维数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粒度的分形维数与黄土和古土壤层位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沉积和成壤环境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全新世最适宜期(8 500~3 100a BP)发育的古土壤层位(S0)分形维数最高,其维数平均值为2.7237,明显高于全新世晚期(3 100aBP)形成的表土层(Ts)和末次冰期堆积的黄土层(L1)分形维数,其平均值分别为2.3823、2.351,全剖面维数平均值则为2.5063,造成它们的差别可能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成壤强度影响导致土壤颗粒分选性差异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土壤粒度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附视频 [J].
毛龙江 ;
李亚兵 ;
王计平 ;
贾耀锋 ;
邹欣庆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2) :127-132
[2]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J].
吕连清 ;
方小敏 ;
鹿化煜 ;
韩永翔 ;
杨胜利 ;
李吉均 ;
安芷生 .
科学通报, 2004, (11) :1091-1098
[3]   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剖面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研究 [J].
贾耀锋 ;
庞奖励 .
中国沙漠, 2004, (02) :41-43
[4]   陕西扶风黄土台塬全新世成壤环境变化研究 [J].
陈宝群 ;
黄春长 ;
李平华 .
中国沙漠, 2004, (02) :37-40
[5]   西周沣镐遗址全新世土壤研究 [J].
周群英 ;
黄春长 .
地理科学, 2003, (03) :310-315
[6]   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环境和水土资源退化及其社会影响 [J].
黄春长 ;
庞奖励 ;
陈宝群 ;
周群英 ;
毛龙江 ;
李平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4) :404-414
[7]   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J].
柏春广 ;
王建 .
沉积学报, 2003, (02) :234-239
[8]   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 [J].
孙有斌 ;
高抒 ;
李军 .
科学通报, 2003, (01) :83-86
[9]   艾比湖湖相沉积物粒度的分维特征与环境意义 [J].
柏春广 ;
穆桂金 ;
王建 .
干旱区地理, 2002, (04) :336-341
[10]   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J].
黄冠华 ;
詹卫华 .
土壤学报, 2002, (04) :49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