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的建立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的改变

被引:12
作者
孟辉
张礼均
邓聪颖
王俊伟
谢宾
陈杰
冯华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外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诊治专科中心
[3]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
[4]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 脑脊液; 猪; 动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R651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建立猪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对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雌性贵州小型猪20只,健康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实验组分别将15ml(1只)、12ml(1只)、8ml(13只)枸橼酸化的自体静脉血注入侧脑室内建立猪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健康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MRI动态观察脑室变化,SPECT观察蛛网膜下腔CSF循环的改变,观察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健康对照组死亡1只(1/5)、实验组死亡4只(4/15)。实验组脑室出血后30d有7只(7/11)形成慢性脑积水;健康对照组未出现脑积水。脑室出血后各时相点蛛网膜下腔核素显影均局限在椎管穿刺点附近,显示CSF循环障碍持久存在;脑室出血后蛛网膜下腔轻度增宽、蛛网膜细胞间隙纤维样结构增多,未形成脑积水动物的病理改变较形成脑积水者轻。结论猪脑室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CSF循环吸收障碍可能与电镜所发现的蛛网膜纤维化有关;蛛网膜纤维化可能是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Ⅰ、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在颅脑创伤后脑积水中的意义 [J].
孟辉 ;
张礼均 ;
李飞 ;
卢佳友 ;
王俊伟 ;
冯华 .
创伤外科杂志, 2006, (04) :337-339
[2]   脑积水外科治疗方法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J].
张庆林 ;
刘玉光 ;
宋涛 ;
孙金龙 ;
孙炜 ;
刘延鹏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02) :87-90
[3]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与分流术的疗效比较 [J].
孟辉 ;
冯华 ;
王宪荣 ;
高伯元 ;
朱刚 ;
林江凯 ;
崔高宇 ;
李飞 ;
张礼均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06)
[4]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 [J].
詹升全 ;
李昭杰 ;
林志俊 ;
许作奎 ;
林晓风 ;
周东 ;
舒航 ;
唐凯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04) :10-12
[5]  
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and posthaemorrhagic hydrocephalus: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future interventions[J] . Andrew Whitelaw.Seminars in Neonatology . 2001 (2)
[6]   Morph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and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tic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J].
Mayfrank, L ;
Kim, Y ;
Kissler, J ;
Delsing, P ;
Gilsbach, JM ;
Schröder, JM ;
Weis, J .
ACTA NEUROPATHOLOGICA, 2000, 100 (05) :561-567
[7]  
神经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张亚卓,王忠诚,高鲜红,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00
[8]  
Intraventricular administra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treats mouse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induc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ada T,Zhan H,Tanaka Y, et al.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