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常规科学视域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与科技治理现代化

被引:8
作者
张成岗 [1 ,2 ]
王宇航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治理现代化; 后常规科学; 科技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 ; 120401 ;
摘要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治理进一步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要素,以事实不确定性、价值争议性、决策紧迫性等为特征的后常规科学构成新型举国体制融入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从知识创新维度,基于科学契约、集中项目和互惠同意的整合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旨在形塑以使命为导向的创新型知识生产。从情境构建维度,以同一性、公共性和长期性的国家意志为启动机制,互嵌性多元主体构建了新型举国体制制度化运行的风险情境、争议情境、失灵情境、追赶情境等多元场域。面向未来,应当形成科学理性、集体信任和效率共识合力,以构建高效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治理质量及效能,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制度、体制与机制: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分析 [J].
张树华 ;
王阳亮 .
管理世界, 2022, 38 (01) :107-118
[2]   科学研究模式变迁: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J].
潘教峰 ;
鲁晓 ;
王光辉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 (12) :1395-1403
[3]   举国协同: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解释——以新冠疫苗研发为例 [J].
胡颖廉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1, 25 (06) :84-91
[4]   社会治理的技术逻辑:源流、特征及趋向 [J].
张成岗 ;
王宇航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1, (06) :61-66
[5]   从“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历史与逻辑 [J].
包炜杰 .
社会主义研究, 2021, (05) :104-110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五重意蕴 [J].
黄建军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 (09) :130-139
[7]   新型举国体制:概念、内涵与实现机制 [J].
曹睿卓 ;
董贵成 .
科学社会主义, 2021, (04) :83-90
[8]   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J].
路风 ;
何鹏宇 .
管理世界, 2021, 37 (07) :1-18+1
[9]   新型举国体制: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与适用领域 [J].
谢宜泽 ;
胡鞍钢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38 (04) :18-26
[1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J].
谢富胜 ;
潘忆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 (05) :156-16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