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现状、比较与启示

被引:19
作者
秦昌才 [1 ,2 ]
刘树林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研究方法; 技术因素; 结构因素; 规模因素;
D O I
10.13962/j.cnki.37-1486/f.2012.03.003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方法,对使用这些方法得到的国内外研究结论做了比较研究,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技术、结构和规模3个一级因素,分别包括碳排强度、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6个二级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因素、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是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继续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继续推进结构低碳化方向调整是节能减排的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才能抵消人口规模基数大、经济增长速度不放缓对碳排放造成的显著负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155 +1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J].
周新 .
管理评论, 2010, 22 (06) :17-24
[2]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6) :670-676
[3]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牛叔文 ;
丁永霞 ;
李怡欣 ;
罗光华 ;
牛云翥 .
中国软科学, 2010, (05) :12-19+80
[4]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47
[5]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6]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5-26
[7]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亚敏 ;
黄苏萍 .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01) :80-85
[8]   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01) :74-79
[9]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
[10]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