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杨从党 [1 ]
朱德峰 [2 ]
应继锋 [3 ]
张玉屏 [2 ]
林贤青 [2 ]
袁平荣 [1 ]
周能 [1 ]
周玉萍 [1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3] 国际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高产水稻; 氮; 运转率; 氮生理效率;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6.03.01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不同生态类型的6个主栽品种和组合,分别在热带(IRRI)和亚热带(云南涛源)不同生态区研究了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运转和生理效率。结果表明,涛源比IRRI平均产量高49%,总氮量高25%,吸氮量差异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在涛源水稻营养生长期吸氮量高达62%,而IRRI较低,仅42%。在涛源开花期叶氮的运转率高达71.0%。涛源的氮生理效率比IRRI高20%。每100 kg产量需氮量,涛源为1.80 kg,而IRRI为2.15 kg。产量与氮生理效率呈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分配及叶片代谢的影响 [J].
岳寿松 ;
于振文 ;
余松烈 .
作物学报, 1998, (06) :811-815
[2]   杂交稻高产群体的氮磷钾素积累运转 [J].
黄育民 ;
李义珍 ;
郑景生 ;
庄占龙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7, (03) :3-8
[3]   籼粳杂交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库”“源”特征的影响 [J].
石庆华,徐益群,张佩莲,曾宪江,钟旭华,潘晓华 .
杂交水稻, 1995, (04) :19-22
[4]   麦茬香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张传伦 ;
王树新 .
安徽农业科学, 1989, (01) :17-22
[5]   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Ⅰ.杂交早稻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分析 [J].
吴志强 ;
林文雄 ;
梁义元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9, (01) :19-24
[6]   杂交早稻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研究 [J].
肖恕贤 ;
覃步生 ;
陈盛球 ;
李成国 ;
韦锦秀 .
作物学报, 1982, (01)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