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夏季风对长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及与南亚高压的联系

被引:14
作者
郑飒飒 [1 ]
李跃清 [2 ]
齐冬梅 [2 ]
陈永仁 [3 ]
机构
[1]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四川省气象台
关键词
高原夏季风; 长江中下游; 南亚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1951~2011年NCEP/NCAR第一套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全国160站逐月的降水和气温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的夏季降水(温度)存在正(负)相关(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高原夏季风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9年是其突变点。高原夏季风与副热带高压以及南亚高压的特征参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高原夏季风偏强(弱)时,南亚高压出现青藏高原(伊朗高原)模态,强度减弱(增强)且东伸(西退),副高增强(减弱)且西伸(东退)。南亚高压的各个特征参数都存在共同2~4年周期振荡,且高原夏季风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的经度(纬度)在3~5年(3~4年以及5~6年)上的显著关系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夏季高原季风中断过程长短的一些热力学判据 [J].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 1985, (02) :181-184
[12]   高原季风年际变化的初步分析 [J].
汤懋苍 ;
梁娟 ;
邵明镜 ;
石岗 .
高原气象, 1984, (03) :76-82
[13]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
[14]   我国的秋雨现象 [J].
高由禧 ;
郭其蕴 .
气象学报, 1958, (04) :264-273
[15]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