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的大气环境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6
作者
翟丽萍
魏鸣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暴雪; 大气环境; 层状云; 凝结潜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分析2009年11月9—12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事件,探讨其发生前期和过程中的大气环境条件及形成机理。通过研究分析环流特征、星载雷达有关能数、物理量场诊断等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暴雪区域上空对流层中低层一直存在着一层具有增温增湿特征的层状云,暴雪前大气低层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温湿能量蓄积场;东北回流冷空气的入侵是层状云开始形成的触发机制;大气低层因水汽凝结产生的大量凝结潜热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大气中低层在水汽条件具备时,通过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使水汽大量凝结增长,形成层状云。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疆两次暴雪过程云系的MODIS三光谱特征分析 [J].
王蕾 ;
黄慰军 ;
黄镇 ;
黄刚 ;
何亚萍 .
气象科学, 2011, 31 (01) :107-112
[2]   暴雪过程中多普勒雷达速度产品分析 [J].
蒋义芳 ;
吴海英 ;
王卫芳 ;
刘安宁 ;
王啸华 .
气象科学, 2010, 30 (04) :542-547
[3]   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暴雪成因及多尺度信息特征 [J].
姜俊玲 ;
魏鸣 ;
康浩 ;
张雪冬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3) :328-335
[4]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天气环流及垂直结构分析 [J].
李登文 ;
乔琪 ;
魏涛 .
高原气象, 2009, (05) :1140-1148
[5]   华北暴雪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比较模拟 [J].
林文实 ;
孟金平 ;
蒙伟光 ;
樊琦 ;
李江南 .
气象科学, 2009, 29 (02) :2150-2156
[6]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J].
艾丽华 ;
井喜 ;
王淑云 ;
胡春娟 ;
李栋梁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92-96
[7]   干冷空气侵入在2005年12月山东半岛持续性降雪中的作用 [J].
乔林 ;
林建 .
气象, 2008, (07) :27-33
[8]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静止锋与层结结构分析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368-384
[9]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59-466
[10]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Ⅰ:涡度和涡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3) :28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