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基酸代谢的抗脑缺血益气解毒配伍中药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军玲 [1 ,2 ]
杨阳 [3 ]
高健 [1 ,2 ]
方清影 [4 ]
李德凤 [2 ]
吴传鸿 [2 ]
黄志英 [2 ,5 ]
杨更亮 [1 ]
李韶菁 [2 ]
机构
[1] 河北大学药学院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3] 中国中医科学院
[4]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脑缺血; 益气解毒方; 氨基酸代谢; 神经行为学评分; 主成分分析; 协同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首次从氨基酸代谢的角度探讨有前期基础,针对缺血性脑中风确有疗效的新的益气解毒方3个组分人参总皂苷、盐酸小檗碱和栀子苷的协同作用机制,探索中药整合作用研究的新方法。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通过RRLC-QQQ同时测定脑缺血12 h后大鼠血清中12种内源性氨基酸的含量,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给药剂量(5、25 mg·kg-1)下的益气解毒方3组分的不同给药组合对氨基酸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益气解毒方3组分共同给药组(5、25 mg·kg-1)中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于Glu、Asp、Met、Hcy和Phe 5种氨基酸的水平调控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给药组合的贡献度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给药量为25 mg·kg-1各组中PC1、PC3、PC4三个主成分和给药量为5 mg·kg-1各组中PC1PC5及PC7六个主成分中贡献度最大的给药组合均为益气解毒方3组分共同给药组。结论益气解毒方3组分配伍对于脑缺血后内源性氨基酸水平调节具有较好协同作用,三者共同给药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内源性氨基酸的代谢水平异常,其作用优于两两组合或是任意单一组分给药,相比而言,人参总皂苷在总方中可能较栀子苷、盐酸小檗碱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栀子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郭曙军 ;
赵志英 .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29 (02) :111-113
[2]  
代谢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高健,杨更亮,杨洪军,许海玉,李韶菁.中国中药杂志. 2012(17)
[3]   黄芩苷、栀子苷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J].
李敏 ;
王斌 ;
唐志书 ;
侯建平 ;
李昊睿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28 (03) :34-36
[4]   组合药物——现代药物研发的新趋势 [J].
陈畅 ;
马兴 ;
满国峰 ;
杜茂波 ;
谢宇 ;
臧琛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4) :310-312
[5]   神经细胞凋亡与脑缺血疾病 [J].
宋修云 ;
胡金凤 ;
陈乃宏 .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12, (03) :307-310
[6]   黄连及其活性成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 [J].
李海东 ;
秦刚 ;
徐苏洋 ;
陈永强 .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 (05) :321-323
[7]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研究进展 [J].
陈剑梅 ;
郭洁文 ;
潘竞锵 .
今日药学, 2011, 21 (03) :138-141
[8]   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的再认识 [J].
张根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0, 17 (03) :37-39
[9]   中草药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树玲 ;
刘梅芳 ;
朱宝亮 .
医学综述, 2009, (22) :3478-3480
[10]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陆敏 ;
姜建东 ;
袁存国 ;
王军 ;
赵艳霞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8, (04) :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