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法理观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与法治现代化”高端智库论坛述评

被引:15
作者
郭栋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权利本位; 法理中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通过在历史脉络中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命题的体系性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内部结构发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概念分析,对美好生活的法律制度表达、美好生活的法治实践呈现的研究和对美好生活的法哲学反思,我们认为,法律应该立基于人民共同的生活经验,体察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法律实现机制是权利,良好的法律通过激活和调动权利的自主性、自觉性、自为性和自律性,助力于美好生活的实现。在法学视阈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体现为更高品质的法治需要。开启法治现代化新征程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回应。美好生活需要的法律实现依赖于回应型法的生成和发展。迈入回应型法后,目的推理便成为主导性的法律推理方式。目的推理催生法学思维的新模式——法理思维——出现。法理思维触发了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作为权利本位范式的重要理论策应,法理中心范式成为撬动中国法理学转型升级的阿基米德支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2]  
人的需要理论.[M].(英) 多亚尔; (英) 高夫; 著.商务印书馆.2007,
[13]  
原则问题.[M].(美)罗纳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著;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4]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德) 康德;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3,
[16]  
政治学.[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300-05120-0
[17]  
发展伦理学.[M].(美)德尼·古莱(DenisGoulet)著;高铦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8]  
包容他者.[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20]  
文化批评的观念.[M].(美)理查德·沃林(RichardWolin)著;张国清译;.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