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69
作者
肖复明 [1 ]
范少辉 [1 ]
汪思龙 [2 ]
熊彩云 [3 ]
张池 [4 ]
刘素萍 [2 ]
张剑 [2 ]
机构
[1]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3]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4] 湖南省会同县林业局
关键词
毛竹林; 杉木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比较了湖南会同林区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和碳贮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5年生杉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7.15%~50.43%之间,不同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波动在44.51%~49.91%,各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竹鞭、竹枝、竹叶、竹干、竹蔸、竹根,但是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与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林地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0.746%~2.390%,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和碳贮量最高。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6.34tC·hm-2和150.19tC·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其中,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83.92%,乔木层占15.3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38%和0.32%;杉木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70%和2.28%。另外,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从植被年固定碳量来看,毛竹林为9.94tC·hm-2·a-1,相当于年固定CO2量为36.44tCO2·hm-2·a-1,是杉木林的1.39倍。
引用
收藏
页码:2794 / 28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纯林及其混交林细根分布、分解与养分归还 [J].
廖利平 ;
杨跃军 ;
汪思龙 ;
高洪 .
生态学报, 1999, (03) :54-58
[12]   闽北毛竹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J].
陈辉 ;
洪伟 ;
兰斌 ;
郑郁善 ;
何东进 .
林业科学, 1998, (S1) :60-64
[13]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初步研究 [J].
李意德 ;
吴仲民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1998, (04)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