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湖水体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

被引:14
作者
杨学芬
熊邦喜
杨明生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沉积物; 间隙水; 磷形态; 南湖;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338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武汉南湖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湖水和柱状沉积物样品,对水体、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磷的季节变化以及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总磷(TP)和正磷酸盐磷(PO43--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和0.033mg·mL-1.TP和PO43--P均在11月含量最高,但TP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2月,PO43--P含量的最低值出现在8月.沉积物中TP的平均含量为1.005mg·g-1,4—11月呈上升趋势,11月至次年2月趋于稳定;其垂直分布上随沉积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间隙水PO43--P的平均含量为0.209mg·mL-1,11月最高,2月最低,其垂直分布规律与沉积物TP一致.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以无机磷为主,占TP的61.4%~77.1%.沉积物中活性磷(BA-P)的含量很高,但BA-P随沉积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通过BA-P和自生钙磷(ACa-P)的释放向水体供给磷.
引用
收藏
页码:2029 / 20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J].
金相灿 ;
姜霞 ;
徐玉慧 ;
王琦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4) :409-413
[2]   典型城内过富营养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相关性研究 [J].
赵颖 ;
王国秀 ;
章北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4) :490-494
[3]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J].
王琦 ;
姜霞 ;
金相灿 ;
徐玉慧 .
湖泊科学, 2006, (02) :120-126
[4]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J].
龚春生 ;
姚琪 ;
范成新 ;
董浩平 ;
郑超海 ;
包先明 .
湖泊科学, 2006, (02) :179-183
[5]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J].
张路 ;
范成新 ;
朱广伟 ;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2006, (01) :36-42
[6]   武汉东湖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 [J].
林悦涓 ;
吴峰 ;
邓南圣 ;
方涛 ;
刘建彤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52-1156
[7]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J].
胡俊 ;
刘永定 ;
刘剑彤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0) :1391-1396
[8]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J].
胡凯 ;
柯鹏振 ;
吴永红 ;
陈晓国 ;
沈银武 ;
刘剑彤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507-511
[9]   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时空分布 [J].
李金 ;
董巧香 ;
杜虹 ;
乔永民 ;
张瑜斌 ;
黄长江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4) :63-71
[10]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高光 ;
张路 ;
范成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3) :38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