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羟乙基淀粉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赵俊平
张祖平
机构
[1]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羟乙基淀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一10月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AIMI患者72例,完全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36例。Ⅰ组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早期液体复苏,Ⅱ组用平衡盐溶液(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行早期液体复苏。另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36例)。比较Ⅰ组、Ⅱ组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2~3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和Ⅱ组复苏前全血高切黏度[(6.8±0.8)、(6.7±1.0)mPa·s]、全血低切黏度[(16.4±5.6)、(16.9±6.2)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7.8±1.4)、(7.7±1.6)]、纤维蛋白原[(5.16±1.13)、(5.08±1.21)g/L]、血小板聚集率[(59±16)%、(58±1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5±0.8)mPa·s、(11.3±3.9)mPa·s、(4.1±0.7)、(3.25±0.41)g/L、(30±11)%](均P<0.01),复苏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复苏后全血高切黏度[(4.9±0.6)mPa·s]、全血低切黏度[(13.0±3.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1±1.0)]、血小板聚集率[(33±11)%]均低于本组复苏前和Ⅱ组复苏后[(5.6±0.6)mPa·s、(14.2±2.7)mPa·s、(4.9±1.4)、(41±13)%](P<0.05或P<0.01)。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AIMI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改善优于平衡盐溶液。
引用
收藏
页码:1280 / 12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液流变学在心肌梗死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J].
杨欣 ;
黄文新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16) :3196-3198
[2]   术中应用国产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J].
刘松华 ;
曹理言 ;
杨文茜 ;
潘冰冰 ;
白念岳 ;
王云姣 ;
程智刚 ;
郭曲练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23) :3614-3617
[3]   全血黏度异常状况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关系 [J].
丁明玉 ;
王菲菲 .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03) :133-134
[4]   不同胶体溶液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J].
梁桦 ;
杨承祥 ;
曾因明 ;
李恒 ;
王汉兵 .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10) :898-900
[5]   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J].
张晨光 ;
沈琪琳 ;
张秀明 ;
王蕊萍 .
中国康复, 2003, (01) :3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