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休耕制度研究:回顾与启示(英文)

被引:9
作者
吴箐 [1 ,2 ]
谢花林 [1 ,2 ,3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2]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3]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土地休耕; 农户响应; 生态补偿; 粮食安全; 土地可持续利用;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休耕对于耕地休养生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地休耕制度比较、土地休耕制度的农户响应以及土地休耕制度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土地休耕制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根据土地受破坏程度的不同,制定休耕土地评价体系和补贴核算标准,有针对性的将强制休耕与自愿参与相结合;(2)完善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农户环境意识、环保技能,改变农户的生产习惯,鼓励农民有针对性的改种其他覆盖率较高的作物保护土地。(3)针对休耕制度实施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和补偿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国外粮食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J].
罗斌 .
经济学家, 2012, (09) :97-102
[22]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J].
牛海鹏 ;
杨小爱 ;
张安录 ;
李明秋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01) :24-27+83
[23]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24]   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及借鉴 [J].
刘嘉尧 ;
吕志祥 .
商业研究 , 2009, (08) :134-136
[25]   金光闪闪的污染——开采黄金的环境代价 [J].
周宇 .
绿色中国, 2006, (01) :58-60
[26]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谭永忠 ;
吴次芳 ;
王庆日 ;
周炼清 ;
严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27-734
[27]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storation potential of riparian ecoto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articularly nitrate[J] . M. S. Fennessy,J. K. Cronk.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97 (4)
[28]   UTILITY-CONSISTENT DISCRETE-CONTINUOUS CHOICES IN SOIL CONSERVATION [J].
LOHR, L ;
PARK, TA .
LAND ECONOMICS, 1995, 71 (04) :474-490
[29]  
Role of buffer strips in management of waterway pollution: A review[J] . Rowan D. Barling,Ian D. Moor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1994 (4)
[30]   LAND RETIREMENT AS A TOOL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J].
RIBAUDO, MO ;
OSBORN, CT ;
KONYAR, K .
LAND ECONOMICS, 1994, 70 (01) :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