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
被引:57
作者:
张功成
[1
]
米立军
[2
]
屈红军
[3
]
张厚和
[1
]
谢晓军
[1
]
胡圣标
[4
]
张义娜
[1
]
机构:
[1] 中海油研究总院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
[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深水区;
边缘海构造旋回;
沉积盆地;
生烃凹陷;
储层;
勘探领域;
中国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沙地块分布,东部深水区盆地不甚发育。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盆地经历了古近纪的裂谷作用和新近纪的拗陷及新构造作用。南沙地块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压阶段。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渐新世以来长期处于挤压状态。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晚中新世末以来处于挤压造岛阶段,导致南海封闭和俯冲带盆地发育。南海深水区盆地烃源岩发育层系多,包括白垩系、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其中白垩系—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南沙地块,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分布在大陆坡,呈现中央时代老、周缘时代新的格局。烃源岩类型主要是海陆过渡相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和海相泥岩,主要盆地现今为热盆—超热盆,历史热流值更高,十分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南海深水区主要生烃凹陷呈"C"型沿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大陆边缘—南部大陆边缘和南沙地块分布,发育10多个面积大、基底顶面埋藏深度大、地层厚度大、资源潜力大的凹陷,其中部分凹陷已被证实为富生烃凹陷。南海深水区储集体主要有大型深水扇体系、生物礁、三角洲相砂岩等。深水区盖层优良,多为厚层泥岩。圈闭类型有大型构造圈闭、生物礁、大型地层岩性圈闭。深水区油气大多为晚期生排烃,晚期聚集、近源成藏,普遍具有"下生、中储、上盖"的优越成藏组合。深水区油气勘探策略是尽快优选最有利的生烃凹陷及其最优的区带和目标,尽快发现一批骨干大油气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