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森林碳储量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英文)

被引:6
作者
肖玉 [1 ]
安凯 [2 ]
杨洋 [3 ]
谢高地 [1 ]
鲁春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精准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林业勘察设计院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海拔梯度;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像北京这样的中国城市化地区的快速人口和GDP增长已经导致了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CO2排放。森林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碳汇,可以中和碳排放。本研究基于2009年森林清查数据和森林植被碳含量,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BEFs)方法评价了北京森林植被碳储量,利用森林凋落物与森林生物量的比例以及凋落物碳含量计算了凋落物碳储量,利用土壤厚度、容重和SOM含量计算了土壤碳储量。我们总结得出,阔叶林是北京森林主要碳库,森林碳储量主要分布在海拔<60m的平原地区和60-600m的低山地区。北京森林碳密度几乎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海拔200-400m地区略有下降,其中植被碳密度在<60m的平原地区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碳密度较高的杨树和落叶松人工林的比例较高以及灌溉、施肥等促进植物碳累积的人工管理措施较多;森林土壤碳密度几乎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碳输出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下降,因为林下种植、灌溉和施肥加速了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异氧呼吸但随着海拔增加而下降,同时海拔200-800m的低山地区常见的土壤侵蚀也会随着林下种植等干扰措施的减少而下降。本研究可以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改善森林碳储量提供科学知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 [J].
毕君 ;
王超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 (02) :45-46+85
[2]  
水肥耦合效应对毛白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J]. 董雯怡,赵燕,张志毅,李吉跃,聂立水.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3]  
Carb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six Chinese temperate forests[J]. ZHANG QuanZhi & WANG ChuanKuan*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7)
[4]   苹果树体氮含量与氮累积量的年周期变化 [J].
樊红柱 ;
同延安 ;
吕世华 ;
刘汝亮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04) :15-17+25
[6]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量和能量密度研究 [J].
桑卫国 ;
苏宏新 ;
陈灵芝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S1) :88-92
[7]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碳汇功能评价 [J].
赵海珍 ;
王德艺 ;
张景兰 ;
冯学全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43-47
[8]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9]   人工侧柏群落结构及生物量 [J].
毕君 ;
马增旺 ;
许云龙 ;
王志彦 ;
刘朝华 ;
王彦芝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1) :13-15
[10]   人类活动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影响分析 [J].
周华锋 ;
马克明 ;
傅伯杰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2)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