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

被引:9
作者
毕君
王超
机构
[1]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林分; 碳密度; 木兰围场;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1.02.027
中图分类号
S718.5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取样方法,调查收集了182块林分样地的生物现存量与碳密度,研究了木兰围场6种主要林分的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山杨天然次生林、白桦天然次生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6种林分类型的森林碳密度为142.083~218.694 7 t/hm2,排序为山杨林>灌木林>白桦林>落叶松林>蒙古栎林>油松林;在林分碳密度中,土壤碳库占77.9%~93.0%,乔木层碳库占8.5%~20.7%,林下灌草层(除灌木林)占0.2%~2.0%,枯落物层碳库占1.2%~3.2%;灌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碳库。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6+85 +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杜红梅
    王超
    高红真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4) : 756 - 759
  • [2] 甘肃小陇山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特征
    程堂仁
    冯菁
    马钦彦
    王玉涛
    康峰峰
    冯仲科
    张彦林
    邓向瑞
    [J]. 生态学报, 2008, (01) : 33 - 44
  • [3]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 [4]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幼中龄林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
    孙玉军
    张俊
    韩爱惠
    王雪军
    王新杰
    [J]. 生态学报, 2007, (05) : 1756 - 1762
  • [5]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胡会峰
    王志恒
    刘国华
    傅伯杰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4) : 539 - 544
  • [6]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何英
    [J].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 22 - 27
  • [7]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赵敏
    周广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 1468 - 1472
  • [8]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
    陈遐林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 100 - 104
  • [9]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刘国华
    傅伯杰
    方精云
    [J]. 生态学报, 2000, (05) : 733 - 740
  • [10]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 陈遐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