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幼中龄林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

被引:104
作者
孙玉军 [1 ]
张俊 [1 ]
韩爱惠 [1 ]
王雪军 [2 ]
王新杰 [1 ]
机构
[1] 不详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 兴安落叶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22 [兴安落叶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林,由于传统上对木材的长期依赖,使得其资源受到破坏,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成过熟的原始林日渐减少,绝大部分是次生的幼中龄林。因此,研究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及碳汇功能很重要。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密切相关,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因而生物量与碳储量问题成为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我国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的幼中龄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研究对象的BEF在0.4557与0.6988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5332。干、皮、枝、叶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为:68.74:14.86:10.54:5.86。分别树干、树皮、枝、叶等组分,对其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多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的相关模型,分别是:干:y=0.4683x-11.291;皮:y=0.0472x+3.5674;枝:y=0.0415x+1.6787;叶:y=0.0197x+1·3405,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地上生物量随蓄积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线性关系为:B=0.5767V-4.7042。利用近期清查数据,按材积源生物量法推算总生物量为9.49×107t,按0.5097的含碳率计算,得出兴安落叶松林幼中龄林总的碳储量为4.84×107t,碳密度为19.616t/hm2。通过两期数据对比分析,5a间所研究林分的碳储量增加0.89×107t,碳密度增加0.404t/hm2,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尽管近年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碳汇功能,但整体上碳固定能力还不强,碳密度低于我国平均森林碳密度。应通过科学经营,挖掘潜力,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756 / 17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概述
    张俊
    孙玉军
    [J]. 林业资源管理, 2007, (01) : 102 - 104+86
  • [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赵敏
    周广胜
    [J]. 地理科学, 2004, (01) : 50 - 54
  • [3]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
    陈遐林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 100 - 104
  • [4] 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方精云
    朴世龙
    赵淑清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5) : 594 - 602
  • [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王效科
    冯宗炜
    欧阳志云
    不详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 13 - 16
  • [6]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刘国华
    傅伯杰
    方精云
    [J]. 生态学报, 2000, (05) : 733 - 740
  • [7]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周玉荣
    于振良
    赵士洞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 518 - 522
  • [8]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
    [J]. 生态学报, 1996, (05) : 497 - 508
  • [9]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刘志刚,马钦彦,潘向丽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04) : 328 -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