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被引:43
作者
杜红梅 [1 ,2 ]
王超 [3 ]
高红真 [3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
[2] 河北省林业局
[3]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碳汇;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14~59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树木不同器官和林分不同组分水平的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树干碳储量在树木总储量中所占比重最大,林地土壤和林木碳储量所占林分碳储量的比重最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平均206.02t·hm-2;林木碳密度为27.58t·hm-2,林地土壤碳密度为157.14t·hm-2。以林木蓄积量(M)为基础的林木生物量(W)与碳储量(C)的拟合方程为:W=10.2101+0.7321M,C=5.1884+0.3736M;以林龄(A)和优势木平均高(H)为基础的林地土壤碳密度(Soc)拟合方程为:Soc=-24.6356-5.6061A+14.9360H+0.4398AH。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总碳储量约为571.43×104t,其中林木生物量约150.00×104t、碳储量约为76.49×104t,土壤碳储量约435.85×104t。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D].张坤.北京林业大学.2007, 03
  • [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介
    张建云
    王国庆
    刘九夫
    贺瑞敏
    李岩
    章四龙
    [J]. 中国水利, 2008, (02) : 72 - 74
  • [3] 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王树涛
    门明新
    刘微
    许皞
    [J]. 生态环境, 2007, (06) : 1775 - 1780
  • [4]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张维成
    田佳
    王冬梅
    丁国栋
    孟东霞
    [J]. 林业调查规划, 2007, (05) : 18 - 22
  • [5]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 [6]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幼中龄林的生物量与碳汇功能
    孙玉军
    张俊
    韩爱惠
    王雪军
    王新杰
    [J]. 生态学报, 2007, (05) : 1756 - 1762
  • [7]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方精云
    刘国华
    朱彪
    王效科
    刘绍辉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6) : 533 - 543
  • [8] 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焦燕
    胡海清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2) : 2248 - 2252
  • [9] 京都协议下的森林碳汇(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及其前景与对策
    毕君
    冯小军
    姚章军
    [J]. 河北林业科技, 2005, (05) : 35 - 36+43
  • [10] 森林固碳估算方法综述
    何英
    [J].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1) : 22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