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丘陵区刺槐人工林主要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

被引:10
作者
赵勇 [1 ]
樊巍 [2 ]
吴明作 [1 ]
张军 [1 ]
朱彦锋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
[2]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刺槐; 人工林; 养分元素; 养分循环; 太行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27 [洋槐];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为了解刺槐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39.87 t/hm2,各器官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树干所占生物量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最小。2)3种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树干、树根和树皮中的含量大小排序是N>Ca>P,枝、叶中含量排序为Ca>N>P。3)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年存留量分配关系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林分3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33.20 kg/hm2,积累量和年存留量大小排序为Ca>N>P,Ca积累量最多(368.36 kg/hm2),P最少(18.19 kg/hm2),N居中(276.65 kg/hm2)。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286.52 kg/hm2,3种营养元素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为Ca>N>P,Ca最高(196.48 kg/hm2),分别是N和P的2.31倍和40.26倍。5)刺槐人工林吸收系数排序为N>P>Ca,富集系数为N>P>Ca,刺槐对N吸收系数、富集系数均高于P、Ca,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Ca>N>P,Ca周转时间最短(1.87 a),P最长(3.73 a),N居中(3.25 a)。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124 +1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典型植物群落养分循环研究.[D].王鹏飞.河南农业大学.2008, 04
[2]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J].
许晓静 ;
张凯 ;
刘波 ;
兰长春 ;
徐小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4) :108-114
[3]   晋西黄土区坡面刺槐林分生长规律研究 [J].
孙中峰 ;
张学培 ;
朱金兆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6, (01) :46-49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刺槐人工林密度与地上生物量效应 [J].
王百田 ;
王颖 ;
郭江红 ;
郑培龙 ;
马丰斌 ;
张华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3) :35-39
[5]   4种阔叶树种叶中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及其转移(英文) [J].
薛立 ;
徐燕 ;
吴敏 ;
李燕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0-526
[6]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5, (03) :527-537
[7]   马尾松与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动态及养分循环特征 [J].
田大伦 ;
项文化 ;
闫文德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07-2210
[8]   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J].
刘世海 ;
余新晓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6) :20-25
[9]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刘增文 ;
强虹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27-30
[10]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动态模拟 [J].
刘增文 ;
李玉山 ;
刘秉正 ;
王佑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