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党建友
裴雪霞
张晶
王姣爱
曹勇
张定一
机构
[1] 不详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灌水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高产栽培;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11.0356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08—201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连续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转移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越冬水可促进小麦分蘖;浇拔节水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成穗数;浇孕穗水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浇2水时,推迟第2次浇水时期使叶片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数增加;浇2水比浇1水的肥料表观利用率高,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越冬水灌水量和总灌水量对分蘖、穗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小;拔节期或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则更有利于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与转移,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产效果明显.因此,确保越冬水可实现稳产,在越冬水基础上,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可满足冬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栽培.
引用
收藏
页码:2511 / 25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水量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郑成岩,于振文,张永丽,王东,许振柱.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2]   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分配与转移的差异 [J].
王德梅 ;
于振文 ;
张永丽 ;
许振柱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5) :1041-1048
[3]   灌溉频次和时期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J].
韩惠芳 ;
李全起 ;
董宝娣 ;
刘孟雨 .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1548-1555
[4]   调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模拟模型 [J].
孟兆江 ;
孙景生 ;
段爱旺 ;
刘祖贵 ;
王和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18-23
[5]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邓洁 ;
陈静 ;
贺康宁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2) :191-194
[6]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J].
王小燕 ;
于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10) :3015-3024
[7]   灌水量对半干旱区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巨龙 ;
王全九 ;
王琳芳 ;
史晓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1) :86-90
[8]   灌水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J].
吕丽华 ;
胡玉昆 ;
李雁鸣 ;
王璞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01) :88-92
[9]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J].
肖俊夫 ;
刘战东 ;
段爱旺 ;
刘祖贵 ;
李晓东 .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2) :20-23
[10]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水分生理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J].
单长卷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2) :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