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N示踪研究

被引:8
作者
杨延兵 [1 ]
高荣岐 [2 ]
尹燕枰 [2 ]
吴承来 [2 ]
李圣福 [2 ]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 15N示踪; 氮含量; 氮积累量; 氮素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品种、施氮量、追氮时期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分配、利用率的效应及权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成熟期各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15N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而营养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升高或降低,规律不一致。拔节期追施氮肥,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比抽穗期追施氮肥低,而营养器官相反。成熟期小麦各器官氮含量高低依次为籽粒、其他叶、旗叶、颖壳、茎秆+叶鞘。品种间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PH82-2-2和PH97-5籽粒中氮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南17和PH97-4,PH97-5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氮素较多,品种是影响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差异的决定因素。抽穗期追氮整个小麦植株中追肥氮含量比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降低,地上器官中降低了10.1个百分点,籽粒中降低了10.3个百分点,小麦对氮素的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830 / 8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氮肥运筹方法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J].
武际 ;
郭熙盛 ;
王允青 .
土壤通报, 2008, (01) :192-194
[2]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半旱地冬小麦氮素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J].
王春阳 ;
周建斌 ;
郑险峰 ;
赵满兴 ;
李生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01-108
[3]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J].
杨延兵 ;
高荣岐 ;
尹燕枰 ;
管延安 ;
张华文 .
华北农学报, 2007, (03) :43-47
[4]   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J].
石玉 ;
于振文 ;
李延奇 ;
王雪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1) :54-62
[5]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凌启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48-154
[6]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霍中洋 ;
葛鑫 ;
张洪程 ;
戴其根 ;
许轲 ;
龚振恺 .
作物学报, 2004, (05) :449-454
[7]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 [J].
杨延兵 ;
高荣岐 ;
尹燕枰 ;
张春庆 ;
李圣福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2) :97-102
[8]   应用15N研究施氮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 [J].
赵广才 ;
何中虎 ;
田奇卓 ;
李克民 ;
刘利华 ;
李振华 ;
张文彪 .
作物学报, 2004, (02) :159-162
[9]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J].
王月福 ;
姜东 ;
于振文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3, (04) :491-495
[10]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1) :1361-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