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29
作者
申凤彩 [1 ,2 ]
解迪 [1 ]
韩钱鹏 [1 ]
曾红科 [1 ]
邓医宇 [1 ]
机构
[1] 不详
[2] 广东广州,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3] 不详
[4] 广东汕头, 汕头大学医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血流感染; 混合感染; 血培养;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7 [急症、急救处理];
学科分类号
100218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2日至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6个ICU中年龄≥18岁且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分离出病原菌的数量将患者分为混合感染组和单一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血培养阳性后90 d存活率。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 分离出病原菌450株,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6株(占54.67%), 革兰阴性杆菌167株(占37.11%), 真菌37株(占8.22%)。混合血流感染91例, 单一血流感染208例。与单一感染组相比, 混合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岁:73.19±18.02比60.83±18.06, t=-5.447, P=0.000);有脑血管疾病〔39.56%(36/91)比17.79%(37/208), χ2=16.261, P=0.000〕或慢性肾功能不全〔15.38%(14/91)比7.21%(15/208), χ2=4.828, P=0.028〕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最近90 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 d的比例更高〔73.63%(67/91)比61.54%(128/208), χ2=4.078, P=0.043〕;进行机械通气时间〔d:4(0, 17)比1(0, 6), U=7 673.000, P=0.006〕和血培养前住院时间〔d:21(7, 40)比9(3, 17), U=6 441.500, P=0.006〕更长;入院前30 d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更高〔84.62%(77/91)比66.83%(139/208), χ2=9.989, 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032, 95%可信区间(95%CI)=1.015~1.050, P=0.000〕、患脑血管疾病(OR=2.247, 95%CI=1.234~4.090, P=0.008)、机械通气时间长(OR=1.041, 95%CI=1.014~1.069, P=0.003)和最近90 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 d(OR=1.968, 95%CI=1.079~3.592, P=0.027)是混合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一感染组相比, 混合感染组ICU住院时间〔d:46(22, 77)比13(7, 22), U=3 148.000, P=0.000〕和总住院时间〔d:81(47, 118)比28(17, 46), U=3 620.000, P=0.000〕明显延长, ICU病死率〔65.93% (60/91)比43.75%(91/208), χ2=12.463, P=0.000〕和住院病死率〔68.13% (62/91)比45.67%(95/208), χ2=12.804, P=0.000〕明显升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混合感染组90 d累积存活率较单一感染组显著降低(χ2=8.513, P=0.004)。结论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混合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患脑血管疾病、机械通气时间长和90 d内住院史。混合血流感染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病死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18 / 7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J]. 曾文美,毛璞,黄勇波,庞晓清,吴苏龙,刘晓青,黎毅敏.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02)
  • [2] 重症监护病房念珠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J]. 贾磊,郁慧杰,陆锦琪,马燮峰,刘宇婷,张玉琦,蔡莹.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06)
  • [3] 不同炎症因子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陈炜
    赵磊
    牛素平
    王锁柱
    盛博
    甄洁
    古旭云
    吕超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03) : 165 - 170
  • [4] 重症监护病房419例重度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林瑾
    刘培
    庄海舟
    段美丽
    李昂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03) : 171 - 174
  • [5] 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漓
    彭强
    冯冬梅
    [J]. 现代医学, 2011, 39 (04) : 465 - 467
  • [6]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细胞因子及危重疾病评分对脓毒症预后分析附视频
    李真玉
    刘毅
    柴艳芬
    [J]. 临床荟萃, 2011, (16) : 1381 - 1384+1387
  • [7] 脓毒血症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蒋贤高
    汪晓波
    王仁数
    [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 8 (05) : 429 - 431
  • [8]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
    张强
    何静春
    刘君玲
    [J]. 中国急救医学, 2008, (10) : 933 - 935
  • [9] 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李轶男
    周立新
    誉铁鸥
    温伟标
    方滨
    毛克江
    邹毅成
    黎文研
    黎昌
    [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4) : 3875 - 3877
  • [10] 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
    姚咏明
    盛志勇
    林洪远
    柴家科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11) : 645 -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