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中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被引:42
作者
刘德汉 [1 ]
戴金星 [2 ]
肖贤明 [1 ]
田辉 [1 ]
杨春 [3 ]
胡安平 [3 ]
米敬奎 [2 ]
宋之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高密度甲烷包裹体; 拉曼光谱分析; 油裂解气; 超临界流体(SC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在普光气田三叠系储层中发现一批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均一温度Th=-117.5-118.1℃,相对应的密度分别为0.3455~0.3477g/cm3,测定的甲烷包裹体的拉曼散射峰v1位移主要为2911~2910cm?1,也反映甲烷包裹体密度很高.样品中与甲烷包裹体主要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Th=170~180℃,结合拉曼光谱分析的甲烷包裹体组成,用PVTsim软件模拟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在地质历史中的捕获压力达153~160MPa以上.观测数据表明,普光气田目前虽然为常压气藏,储层中流体压力在56~65MPa左右,但在白垩纪时期原油裂解气大量产出阶段可能形成高压.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为气藏在地质历史中的超压现象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根据拉曼光谱分析,发现部分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含少量H2S,CO2和重烃等信息,也揭示了包裹体捕获的地球化学环境可能与H2S的生成有关.甲烷包裹体的观测结果为研究油裂解气藏的压力条件和探讨H2S成因的硫酸盐化学反应(TSR)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盆地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大型气田群气源探讨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陈建平 ;
梁英波 .
科学通报, 2007, (S1) :86-94
[2]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郭彤楼 .
科学通报, 2007, (S1) :149-155
[3]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一刚 .
地质论评, 2006, (05) :708-718
[4]   四川东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含自然硫不混溶包裹体及硫化氢成因研究 [J].
刘德汉 ;
肖贤明 ;
熊永强 ;
耿安松 ;
田辉 ;
彭平安 ;
申家贵 ;
王云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6) :520-532
[5]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
[6]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李剑 ;
金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18-21
[7]  
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刘德汉, 2007
[8]  
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斌著, 2005
[9]  
流体包裹体[M]. 科学出版社 , 卢焕章等著, 2004
[10]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斌,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