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西南工业城市春冬季PM2.5来源与潜在源区分析——以柳州市为例

被引:11
作者
曾鹏 [1 ]
辛存林 [1 ]
于奭 [2 ]
朱海燕 [1 ]
刘齐 [3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柳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PM2.5; 柳州;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 轨迹浓度权重法;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0.0423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柳州城区春冬季PM2.5的来源及其潜在源区分布和贡献,利用2018年24h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柳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使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对春冬季柳州市PM2.5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和前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WPSCF)和轨迹浓度权重法(WCWT)对其潜在源区和浓度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内,不利的主导风向和工业区布局导致研究区PM2.5在春冬季污染较严重,且工业源和交通源是其主要本地来源;(2)春冬季PM2.5高值主要来源于西北和东南方向,其中,西北向PM2.5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且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3)春季后向轨迹PM2.5浓度整体大于冬季,春冬季中对柳州市PM2.5影响最大轨迹均来自东部的短距离输送,而来自西北的气流轨迹输对PM2.5贡献最低.春冬季柳州市大气PM2.5通过气流传输对贵州地区大气环境有较大影响;(4)春季,柳州市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西部、南海沿岸海域、湖南中部、江西西北部、湖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冬季,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和南海沿岸海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781 / 37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A re-evaluation of sulfur budgets, lifetimes, and scavenging ratios for eastern North America [J].
Wojcik, GS ;
Chang, JS .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1997, 26 (02) :109-145
[22]  
利用PM_(2.5)全年监测数据优化常规大气环境监测点布局选址方案研究.[D].韦艺娴.广西大学.2017, 02
[23]   COMBINING CHEM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O INFER SOURCE AREAS OF AIRBORNE POLLUTANTS [J].
HOPKE, PK ;
GAO, N ;
CHENG, MD .
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 1993, 19 (02) :187-199
[24]   北京冬季严重污染过程的PM2.5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 [J].
王郭臣 ;
王东启 ;
陈振楼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7) :1931-1937
[25]   近50年华中地区霾污染的特征 [J].
谭成好 ;
赵天良 ;
崔春光 ;
罗伯良 ;
张磊 ;
白永清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8) :2272-2280
[26]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J].
薛文博 ;
付飞 ;
王金南 ;
唐贵谦 ;
雷宇 ;
杨金田 ;
王跃思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6) :1361-1368
[27]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TRACE-P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J].
赵恒 ;
王体健 ;
江飞 ;
谢旻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2) :181-186
[28]   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J].
徐祥德 ;
周丽 ;
周秀骥 ;
颜鹏 ;
翁永辉 ;
陶树旺 ;
毛节泰 ;
丁国安 ;
卞林根 ;
J.Cha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58-966
[29]   北京及华北平原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的汇聚系统——边界层输送汇 [J].
苏福庆 ;
任阵海 ;
高庆先 ;
张志刚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2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