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阶段分类——以小浪底库区山地为例

被引:10
作者
赵勇 [1 ]
王鹏飞 [1 ]
樊巍 [2 ]
阎亮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
[2]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山地; 退化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调查黄河小浪底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根据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样地进行群落恢复进程的分类,利用判别分析技术建立各恢复阶段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乔木群落4个,灌草群落6个,草本群落5个;2)土壤和地形等环境因子、土壤流失等生态因子对多个公共因子都有较大的载荷。多样性指数H′,D1,P,Jsw,D2等在第1主分量上、石砾含量在第2主分量上、土壤流失程度、土壤厚度以及坡向和土壤类型在第2、第3主分量上都有较大载荷,海拔在3个主分量上载荷都较小;3)黄河小浪底山地植被恢复期可以分为4个恢复阶段:恢复初期阶段,其群落占27%;进展阶段,其群落占40%;恢复中期阶段,其群落占20%;恢复稳定阶段,其群落占13%;4)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是可靠的,在判识植被恢复阶段有显著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 [J].
陈奇伯 ;
寸玉康 ;
王利民 ;
王克勤 ;
刘文盛 ;
曹子林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48-53
[2]   三川河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问题探讨 [J].
肖辉杰 ;
武烽东 ;
贾瑞燕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4) :108-111+122
[3]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焦志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07-1511
[4]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 [J].
孔维静 ;
郑征 .
山地学报, 2004, (04) :445-450
[5]  
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环境生态恢复工程[J] 杨振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1
[6]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特征 [J].
钟祥浩 ;
罗辑 .
山地学报, 2001, (03) :201-206
[7]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沈慧 ;
林鹤鸣 ;
郭浩王世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56-158
[8]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郭旭东 .
生态学报, 2000, (01) :14-20
[9]   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J].
章家恩 ;
徐琪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06) :46-53
[10]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 余建英;何旭宏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