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型村寨旅游“共生”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附视频

被引:15
作者
姚旻 [1 ,2 ]
赵爱梅 [2 ]
宁志中 [3 ]
机构
[1] 贵州财经大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散居型村寨; 可持续旅游; 旅游共生; 共生系统; 乡村旅游;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9.12.021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203 ;
摘要
散居型村寨的旅游开发面临诸多困境,但具有景观资源的共创、基础设施共享、社会关系的族群性等若干旅游"共生"发展基础。运用共生理论,尝试以共生结构、共生机制和共生效应构建散居型村寨旅游共生系统,提出政策、要素、组织保障以及机会公平、意识培育、社区治理等共生环境对策,以推动散居型村寨内生发展和可持续旅游能力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 饶品样.西北大学 2010
[12]  
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 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13]  
共生理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袁纯清著, 1998
[14]   VALUES AND THE FOUNDATION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
FREEMAN, RE ;
GILBERT, DR ;
HARTMAN, E .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88, 7 (11) :821-834
[16]   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 [J].
纪金雄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2) :52-59
[17]   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 [J].
吴博 ;
卢爱国 .
湖南社会科学, 2011, (03) :105-108
[18]   湘粤赣“红三角”省际边界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研究 [J].
肖海平 ;
谷人旭 ;
黄静波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19 (03) :121-127
[20]   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一种分析 [J].
申秀英 ;
卜华白 .
经济地理, 2006, (02) :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