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对比分析附视频

被引:5
作者
李英
卢萍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近地层; 微气象学特征; 地表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温江和大理大气边界层野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站包括风温湿、辐射、湍流通量等在内的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两站风速值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温江站冬季4~10 m风速在白天出现随高度减小的现象。温江站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北风和南风为主;大理站冬季以东南风为主,其次为西南风,夏季则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两站近地层逆温和逆湿现象都非常显著。(2)同一季节温江站大气逆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大于大理站,向下短波辐射小于大理站。温江站地表长波辐射总是大于大气逆辐射,而大理站白天地表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逆辐射,晚上则相反。(3)温江站感热通量冬季大于大理站,夏季小于大理站,而潜热通量无论冬夏都要小于大理站。两站潜热通量均大于感热通量,并且大理站潜热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值全天始终大于零。无论冬夏,温江站土壤热通量都要小于大理站,随着深度的增加两站土壤热通量均有位相上的延迟。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进展 [J].
刘辉志 ;
冯健武 ;
王雷 ;
洪钟祥 .
大气科学, 2013, (02) :467-476
[2]   成都平原农田下垫面地表通量特征及能量平衡分析 [J].
李英 ;
卢萍 ;
丁红英 ;
贺南 ;
郑丽英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 33 (01) :35-40
[3]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 [J].
徐安伦 ;
李建 ;
孙绩华 ;
刘劲松 ;
赵晓红 .
高原气象 , 2013, (01) :9-22
[4]   青藏高原林芝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晴天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J].
岳平 ;
李耀辉 ;
张良 ;
杨金虎 ;
王若安 ;
殷晓荣 .
冰川冻土, 2012, 34 (06) :1328-1335
[5]   青藏高原及东缘新一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应用平台——中日合作JICA项目 [J].
张人禾 ;
徐祥德 .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09) :102-112
[6]   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征 [J].
李亮 ;
张宏 ;
胡波 ;
刘广仁 ;
刘子锐 ;
王跃思 .
高原气象, 2012, 31 (02) :322-328
[7]   大理州山地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周明昆 ;
张成稳 ;
樊在斗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3) :61-66
[8]   云南大理边界层风垂直变化观测研究 [J].
董保举 ;
张成稳 ;
付志嘉 ;
杨澄 ;
李育 .
干旱气象, 2011, 29 (02) :189-194
[9]   华中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输送和收支研究 [J].
张楠 ;
王霄 ;
程家合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 34 (02) :25-30
[10]   洱海盆地水面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比较 [J].
徐安伦 ;
赵晓红 ;
付志嘉 ;
刘劲松 ;
孙绩华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2) :2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