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研究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骆建明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四川都江堰
[3] 四川都江堰
关键词
小麦;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胎; 次生体细胞胚胎;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研究首次通过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对小麦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益显著优于成熟胚,主要体现为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其平均污染率达50%以上,而幼胚仅为0.97%。同时,叶状体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幼胚极显著高于成熟胚(P<0.001)。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物的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大、多呈长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稀薄或空囊状、胞间排列松散,没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而幼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小、多圆形、胞质浓密、染色深、胞间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能分化形成体细胞胚胎,并且还发现材料“Fan-33”具有体细胞胚胎的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潜力。这种优异的体细胞无性克隆特性,对优化小麦遗传转化系统,提高转基因工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因枪介导法向小麦导入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研究 [J].
徐惠君 ;
庞俊兰 ;
叶兴国 ;
杜丽璞 ;
李连城 ;
辛志勇 ;
马有志 ;
陈剑平 ;
陈炯 ;
程顺和 ;
吴宏亚 .
作物学报, 2001, (06) :688-693+1024
[2]   小麦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植株的稳定获得和检测 [J].
叶兴国 ;
Shirley Sato ;
徐惠君 ;
杜丽璞 ;
Tom Clemente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05) :469-474+581
[3]   四川栽培小麦幼胚培养再分化能力变异性的研究附视频 [J].
伍碧华 ;
郑有良 ;
周永红 ;
丁春邦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64-569
[4]   四川小麦幼胚脱分化特性研究 [J].
伍碧华 ;
郑有良 ;
周永红 ;
杨瑞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25-30
[5]   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因素 [J].
于晓红 ;
朱祯 ;
付志明 ;
安利佳 ;
李向辉 .
植物生理学报, 1999, (04) :388-394+421
[6]   小麦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胚胎学及淀粉消长动态的研究 [J].
王亚馥 ;
崔凯荣 ;
陈克明 ;
高清祥 ;
张德华 ;
焦成瑾 .
实验生物学报, 1993, (03) :259-267
[7]   第十讲 植物的细胞分化 [J].
许智宏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79, (03) :66-75+20
[8]  
Expression of the insecticidal lectin from snowdrop (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 in transgenic wheat plants: effects on predation by the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J] . Eva Stoger,Sarah Williams,Paul Christou,Rachel E. Down,John A. Gatehouse.Molecular Breeding . 1999 (1)
[9]  
Accelerated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plants[J] . Plant Cell Reports . 1996 (1)
[10]   IMPROVED EFFICIENCY OF THE WALNUT SOMATIC EMBRYO GENE-TRANSFER SYSTEM [J].
MCGRANAHAN, GH ;
LESLIE, CA ;
URATSU, SL ;
DANDEKAR, AM .
PLANT CELL REPORTS, 1990, 8 (09) :5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