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41
作者
南雄雄
游东海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作物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组合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秸秆还田效应,为研究区筛选合理的还田模式以及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经过一季夏玉米生长,能使耕层土壤(0~40 cm)有机碳有所提升;高留茬还田使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呈现降低趋势,而粉碎直接还田使其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后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再经过一季小麦生长后,使得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连续两季进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使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最大,0~20,20~40 cm土层有机碳分别提高1.86,1.69 g/kg;同时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小麦秸秆进行粉碎直接还田增加趋势更为明显,0~20,20~40 cm土层中分别平均提高0.90,0.85 g/kg;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碳库管理指数,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增加趋势更明显。在关中平原的雨热条件下,通过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尤其使有机碳质量明显提升,就短期效果而言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针对研究区域容易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现象,在小麦秸秆还田时采用高留茬还田能有效提高夏玉米生长期内水分利用率,保证其稳产高产;轮作期内实施小麦高留茬-玉米粉碎直接还田模式组合,是实现该区域水热资源高效利用,农业高效高产的最优耕作模式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杨云马
    贾树龙
    孟春香
    孙颜铭
    [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1) (S1) : 202 - 204
  • [2]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
    赵鹏
    陈阜
    李莉
    [J]. 华北农学报 , 2010, (03) : 165 - 169
  • [3] 少免耕对小麦/玉米农田玉米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
    江晓东
    迟淑筠
    王芸
    宁堂原
    李增嘉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 247 - 251
  • [4]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王海景
    康晓东
    [J].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10) : 42 - 45+63
  • [5] 不同配肥方案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赵红
    吕贻忠
    杨希
    周连仁
    靳向胜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9) : 3164 - 3169
  • [6]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 2736 - 2746
  • [7]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
    刘登民
    劳秀荣
    聂俊华
    孙伟红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6) : 16015 - 16019
  • [8] 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5) : 886 - 893
  • [9]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朱钟麟
    刘定辉
    舒丽
    王昌全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 806 - 809
  • [10]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
    刘定辉
    朱钟麟
    舒丽
    王昌全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S1) : 54 - 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