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水生系统中Pb、Zn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生物体中的浓缩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叶思源 [1 ,2 ]
原晓军 [1 ,2 ]
丁喜桂 [1 ,2 ]
刘强 [3 ]
宫少军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 吉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Pb; Zn; 底层水; 孔隙水; 沉积物; 蛤仔; 胶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利用在胶州湾采集的47组同站位多介质样品,进行了痕量金属Pb、Zn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化学成分测试,讨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b、Zn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其在各介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垂向上表层沉积物是Pb、Zn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生物体中Pb、Zn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为36、935;横向上,Pb、Zn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在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Pb、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是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作者认为,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孔隙水对生物体中Pb、Zn的富集贡献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椒江河口沉积物As、Hg黄铁矿矿化程度及其生物有效性 [J].
叶思源 ;
钟少军 ;
丁喜桂 ;
袁红明 .
地质论评, 2007, (04) :499-505
[2]   胶州湾水生系统中痕量金属组分场态特征 [J].
叶思源 ;
周永青 ;
丁喜桂 .
中国地质, 2006, (05) :1109-1117
[3]   影响胶州湾海域海水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分析——李村河及其主要支流流域水质现状评价 [J].
牛青山 ;
亓靓 .
海岸工程, 2006, (03) :50-59
[4]   大亚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危害 [J].
丘耀文 ;
颜文 ;
王肇鼎 ;
张干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5) :69-76
[5]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及内容探讨——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 [J].
鲁静 ;
原晓军 ;
姜竹田 ;
叶思源 ;
周小明 .
中国地质, 2004, (S1) :45-50
[6]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研究 [J].
殷效彩 ;
杨永亮 ;
余季金 ;
王以勤 .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76-80
[7]   胶州湾海水总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J].
柴松芳 .
黄渤海海洋学报, 1998, (04) :61-64
[8]  
海洋科学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冯士〓等主编, 1999
[9]  
Trace metals in water, sediments and marine organisms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ulf of Suez, Red Sea[J] . Khalid Mohamed El-Moselhy,Mahmoud Nageib Gabal.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 2004 (1)
[10]  
Correlations between speciation of Cd, Cu, Pb and Zn in sediment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total soft tissue of green-lipped mussel Perna viridis from the west coast of Peninsular Malaysia[J] . C.K. Yap,A. Ismail,S.G. Tan,H. Omar.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