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陈斌
王轩
李武
周为
机构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型肝炎证治研究室
关键词
温阳解毒化瘀方; 肝衰竭;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J].
彭杰 ;
陈斌 ;
孙克伟 ;
毛德文 ;
肖德梅 ;
焦金平 ;
张涛 ;
朱文芳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 (03) :135-138
[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J].
过建春 ;
荀运浩 ;
段传荣 ;
李春青 ;
肖丽娜 ;
石伟珍 ;
施军平 ;
喻剑华 ;
王宇芳 ;
俞秀丽 ;
吴晓瑛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05) :969-971
[3]   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J].
吴其恺 .
传染病信息, 2009, 22 (05) :316-319
[4]   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三重打击 [J].
叶一农 ;
高志良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08) :638-640
[5]   健脾温阳与清热化湿法治疗血浆置换术后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比较 [J].
陈斌 ;
黄裕红 ;
龚磊 ;
孙克伟 ;
伍玉南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 18 (06) :368-370
[6]   凉血解毒、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J].
孙克伟 ;
陈斌 ;
黄裕红 ;
伍玉南 ;
周小青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1) :981-983
[7]  
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安宝燕[等]编著;徐道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