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20
作者
过建春 [1 ]
荀运浩 [1 ,2 ]
段传荣 [3 ]
李春青 [3 ]
肖丽娜 [3 ]
石伟珍 [1 ]
施军平 [1 ]
喻剑华 [1 ]
王宇芳 [1 ]
俞秀丽 [1 ]
吴晓瑛 [1 ]
机构
[1]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3] 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病毒性; 乙型; 慢性; 肝衰竭; 慢加急性; 中医证候;
D O I
10.13193/j.archtcm.2011.05.34.guojch.039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48±12.26)岁,男性74(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43.6%)为主,中期以瘀热发黄型(27.3%)和湿热发黄型(22.7%)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27.8%)为主;(5)实验室指标中,仅阴虚瘀黄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气虚瘀黄型(P<0.05);血清生化学指标胆红素、白蛋白等均与中医证型无关(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引用
收藏
页码:969 / 9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J].
张秋云 ;
李秀惠 ;
王融冰 ;
刘绍能 ;
李筠 ;
胡建华 ;
钱英 ;
姚乃礼 .
北京中医药, 2008, (02) :87-90
[2]   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辨证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分析 [J].
李筠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7, (06) :343-344
[3]   毛德文辨病 辨证治疗重型肝炎的经验集要 [J].
邱华 ;
武建华 .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05) :561-562
[4]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J].
张秋云 ;
李秀惠 ;
刘绍能 ;
胡建华 ;
李筠 ;
王融冰 ;
姚乃礼 ;
钱英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 :929-930
[5]   肝衰竭诊疗指南 [J].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 ;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Severe Liver Diseases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 ;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09) :643-646
[6]   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 [J].
李琴 ;
贾继东 ;
王宝恩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69-70
[7]   试谈重型肝炎辨证论治之经验 [J].
谌宁生 ;
孙克伟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2, (03) :163-164
[8]   重症肝炎从快速截断论治 [J].
谌宁生 ;
孙克伟 .
新中医, 2001, (01) :3-4
[9]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
寄生虫病学分会 ;
肝病学分会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06) :3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