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通山半坑志留系古油藏成藏解剖附视频

被引:5
作者
李艳霞
郭云飞
李净红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通山半坑; 古油藏; 油源对比;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东南通山半坑志留系古油藏具有复杂叠合盆地的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古油藏具有混源特征,油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烃源岩,部分来自上震旦统和下志留统烃源岩.对半坑古油藏成藏演化分析发现,印支期及以前的构造演化控制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而燕山运动则为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埋藏和生排烃史特征探讨了通山古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古隆起与岩性岩相带控制原生油藏→次生构造油气藏→原油热裂解古气藏→现今残余固体沥青矿藏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12+108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研究新进展 [J].
郭建军 ;
陈践发 ;
王铁冠 ;
叶治续 ;
周学慧 ;
师生宝 .
沉积学报, 2008, (03) :518-524
[2]   江南-雪峰山推覆体前缘沥青古油藏及油源对比 [J].
刘运黎 ;
沈忠民 ;
丁道桂 ;
冷德勋 ;
刘光祥 ;
饶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34-40
[3]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地区差异性 [J].
沃玉进 ;
周雁 ;
肖开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519-526
[4]   江南—雪峰山前缘油气聚集及烃源对比——南方构造问题之三 [J].
丁道桂 ;
刘光祥 ;
陈玉华 ;
潘文蕾 ;
瞿常博 ;
饶丹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4) :345-354
[5]   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演化及控藏意义——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 [J].
徐思煌 ;
袁彩萍 ;
梅廉夫 ;
马永生 ;
郭彤楼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2) :59-64
[6]   芳香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王传远 ;
杜建国 ;
段毅 ;
周晓成 ;
郑朝阳 ;
吴宝祥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1) :29-32
[7]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J].
戴少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29-235
[8]   湖北通山鲁家源煤矿气化充填成因探讨 [J].
毛世盛 ;
黄时清 ;
孙小东 .
湖北地矿, 2001, (01) :22-25+51
[9]   不同沉积环境地层中的芳烃分布特征 [J].
姜乃煌 ;
黄第藩 ;
宋孚庆 ;
任冬苓 .
石油学报, 1994, (03) :42-50
[10]   湖北通山碳沥青性质及成因的初步研究 [J].
马锡昭 ;
袁望成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1,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