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

被引:14
作者
贾永森 [1 ]
司富春 [2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证候;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 基因; 内涵;
D O I
10.16367/j.issn.1003-5028.2008.01.005
中图分类号
R241.6 [脏腑辨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从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探讨了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分析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相关特征,比较了两者的相通之处: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都注重从整体、动态角度观察生命。文章从传统中医证候的概念出发,结合近年来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成果,充分论证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从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层次分析证候,有助于其标准化研究和医学界的认同。蛋白质组学必将为证候本质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疾病蛋白质组学.[M].陈主初;肖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J].
卢德赵 ;
沃兴德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04) :262-264
[3]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型研究中的技术优化 [J].
钟小兰 ;
吕志平 ;
钱令嘉 ;
弓景波 ;
谭秦湘 ;
张晓刚 .
四川中医, 2006, (01) :9-11
[4]   激素型肾阳虚动物肝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 [J].
卢德赵 ;
沃兴德 ;
施孟如 ;
李毅 ;
唐利华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5, (06) :90-97
[5]   赤芍治疗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 [J].
谢文光 ;
马晓昌 ;
邵宁生 ;
丁勤学 ;
赵馨 ;
刘农乐 ;
魏钰书 ;
王会信 ;
陈可冀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6) :520-524
[6]   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肾阳虚异病同证的思路与方法 [J].
黄黎明 ;
梁恒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05) :44-46
[7]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蛋白的研究 [J].
吴红金 ;
马增春 ;
高月 ;
王升启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3) :189-191
[8]   小鼠肾脏组织的双向电泳 [J].
梁恒 ;
邢建宇 ;
刘希成 ;
黄黎明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02) :212-216
[9]   中医证候学研究与证候蛋白质组学 [J].
刘为民 .
中医药学报, 2003, (03) :1-1
[10]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分析.[J].曾星;张娴;黄羽;李伟;蔡萃;.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