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时空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附视频

被引:44
作者
彭欣 [1 ,2 ]
谢起浪 [1 ,2 ]
陈少波 [1 ,2 ]
黄晓林 [1 ,2 ]
仇建标 [1 ,2 ]
仲伟 [1 ,2 ]
陈万东 [3 ]
机构
[1]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2]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南麂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南麂列岛; 底栖生物; 生物量; 栖息密度;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4 ;
摘要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种,多毛类23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动物5种。从季节来看,春季航次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64种、8890.76g/m2、3436ind/m2)明显多于秋季航次(121种、3642.10g/m2、1657ind/m2);而从不同底质来看,平均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岩礁断面(分别为54种、8318.78g/m2、3354ind/m2)都明显高于泥质(27种、154.46g/m2、185ind/m2)和沙质断面(8种、64.30g/m2、66ind/m2)。从垂直分布来看,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带明显,平均生物量中潮区(7278.41g/m2)大于低潮区(6684.14g/m2)大于高潮区(4836.7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中潮区(3386ind/m2)大于高潮区(2908ind/m2)大于低潮区(1347ind/m2)各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7-3.10,种丰富度指数为0.54-4.91,均匀度指数为0.48-0.90,辛普森优势度指数为0.52-0.94。最后通过分析发现,底栖生物的分布特征受栖息的环境、季节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不同程度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时空分布,而且改变了群落的结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 [J].
高爱根 ;
曾江宁 ;
陈全震 ;
胡锡钢 ;
杨俊毅 ;
廖一波 ;
寿鹿 ;
徐晓群 ;
刘晶晶 ;
江志兵 ;
董永庭 ;
胡月妹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2) :105-111
[2]   人类活动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J].
高爱根 ;
陈全震 ;
曾江宁 ;
杨俊毅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 (05) :112-115
[3]   温州湾天河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季节变化 [J].
鲍毅新 ;
葛宝明 ;
郑祥 ;
程宏毅 .
动物学报, 2006, (01) :45-52
[4]   中国潮间带生物研究新进展 [J].
安鑫龙 ;
李豫红 ;
闫莹 .
河北渔业, 2004, (06) :17-18
[5]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贝类新记录 [J].
高爱根 .
东海海洋, 2004, (03) :68-68
[6]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J].
周时强 ;
郭丰 ;
吴荔生 ;
李荣冠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5) :104-109
[7]   滨海采捕对岸带生物资源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J].
施华宏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1, (02) :32-34
[8]   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 [J].
张永普 ;
应雪萍 ;
吴海龙 ;
王一农 .
海洋湖沼通报, 2000, (04) :26-33
[9]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藻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 [J].
王旭 ;
朱根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 (01) :36-38
[10]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研究 [J].
高爱根,陈国通,杨俊毅,尤仲杰 .
东海海洋, 1994, (02) :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