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57
作者
邱欣卫 [1 ]
刘池洋 [1 ]
毛光周 [1 ,2 ]
吴柏林 [1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2]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火山灰沉积物; 凝灰岩; 斑脱岩; 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分布广泛,为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荧光光谱分析(XRF)、ICP-MS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等手段,对延长组火山灰层进行了细致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灰沉积物富含晶屑、玻屑等火山物质,整体蚀变强烈,可分为凝灰岩和斑脱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为主;主量元素SiO2含量为50.29%~79.82%,富钾,K2O+Na2O在3.20%~7.88%之间,SiO2与Al2O3、TFe2O3、MgO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EE在(99.82~550.15)×10-6之间变化,总体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曲线形态整体表现为右倾型,Eu负异常,δEu为0.147~0.837,没有明显的Ce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呈正异常,在Nb/Y-Zr/TiO2图解中,数据点主要落在安山岩-流纹岩之间,说明火山物质主体来源于中酸性岩.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学分析,认为延长组火山灰沉积物包括空降型和水携两种形成机制,大地构造环境判识图解反映了火山灰源于火山弧钙碱性岩浆原区,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邱欣卫 ;
刘池洋 ;
李元昊 ;
毛光周 ;
王建强 .
沉积学报, 2009, 27 (06) :1138-1146
[2]   晚三叠世火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 [J].
张文正 ;
杨华 ;
彭平安 ;
杨奕华 ;
张辉 ;
石小虎 .
地球化学, 2009, 38 (06) :573-582
[3]   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 [J].
胡艳华 ;
刘健 ;
周明忠 ;
汪方跃 ;
丁兴 ;
凌明星 ;
孙卫东 .
地球化学, 2009, 38 (04) :393-404
[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火山物质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J].
左智峰 ;
戚颖 ;
葛小瑞 ;
郭西峰 ;
杨友运 ;
赵俊兴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2-15
[5]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桂小军 ;
岳乐平 ;
赵俊峰 ;
王建强 .
地质学报, 2006, (05) :617-638
[6]  
Paleomagnetic constraints on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major blocks of China duing the Phanerozoic[J]. 朱日祥,杨振宇,吴汉宁,马醒华,黄宝春,孟自芳,方大钧.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8(S2)
[7]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朱日祥,杨振宇,马醒华,吴汉宁,孟自芳,方大钧,黄宝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8]   陆相渐新统划分中的问题及新进展 [J].
王伴月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3-12
[9]   滇东下寒武统含磷岩系底部火山喷发事件沉积及其意义 [J].
张俊明 ;
李国祥 ;
周传明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13-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