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太平-黄山复合岩体的SHRIMP年代学:由钙碱性向碱性转变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的约束

被引:77
作者
薛怀民 [1 ]
汪应庚 [2 ]
马芳 [3 ]
汪诚 [4 ]
王德恩 [2 ]
左延龙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
[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4]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土地处
关键词
SHRIMP定年; 岩石圈减薄; 黄山岩体; 太平岩体; 中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太平-黄山复合岩体是个由钙碱性(太平岩体)向碱性(黄山岩体)转变的独特杂岩体,且其中黄山岩体的稀土元素分馏模式表现出罕见的"四素组效应"(tetrad effect),代表高度演化的末期岩浆组分.该复合岩体提供了研究扬子克拉通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环境的变迁及岩石圈减薄的难得机会.文中测得太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SHRIMP年龄为(140.6±1.2)Ma.4个采自黄山岩体不同期次或不同相带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年龄分别为(127.7±1.3),(125.7±1.4),(125.1±1.5)和(125.2±5.5)Ma,这几组年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说明黄山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侵位的.虽然太平岩体和黄山岩体在空间上紧密共生,但它们之间侵位的时间间隔长达15Ma左右,岩浆性质由钙碱性突变到碱性,中间缺少明显的过渡环节,所指示的可能是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事件,该事件发生在约141~128Ma之间,减薄机制应以机械拆沉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979 / 99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Slab breakoff: A model of lithosphere detachment and its test in the magmatism and deformation of collisional orogens[J] . J. Huw Davies,Friedhelm von Blanckenburg.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5 (1)
[22]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和壳幔生长耦合的Re-Os同位素证据 [J].
高山 ;
Roberta L.RUDNICK ;
Richard W.CARLSON ;
William F.McDONOUGH ;
刘勇胜 .
地学前缘, 2003, (03) :61-67
[23]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24]   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中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特征:富集地幔的证据 [J].
闫峻 ;
陈江峰 ;
喻钢 ;
钱卉 ;
周泰禧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2) :195-206
[25]   皖南江南陆内造山带的基本特征与中生代造山过程 [J].
朱光 ;
刘国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2) :103-111
[26]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
[28]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J].
丘元禧 ;
张渝昌 ;
马文璞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73-84
[29]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J].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
现代地质, 1994, (03) :349-356
[30]   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源区锶、钕同位素制约 [J].
陈江峰 ;
周泰禧 ;
李学明 ;
K.A.Foland ;
黄承义 ;
卢伟 .
地球化学, 1993, (03) :2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