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中泥盆世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76
作者
刘彬 [1 ,2 ]
马昌前 [1 ,2 ]
郭盼 [2 ]
张金阳 [3 ]
熊富浩 [1 ,2 ]
黄坚 [2 ]
蒋红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A型; 花岗岩; 造山后; 中泥盆世; 东昆仑; 构造; 岩石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东昆仑中泥盆世冰沟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1.85%72.77%)和高碱(K2O+Na2O值为8.39~8.58)、相对富铝(A/CNK为0.93~1.03)、高FeOt/MgO(6.24~7.86)和104 Ga/Al值(3.04~3.60)、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a、Y和Hf等高场强元素并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的特征,这些特征与A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获得206Pb/238 U值加权平均年龄为391±3Ma(MSWD值为2.36),表明该岩体为中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综合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实验岩石学等资料,可以判断该岩石为造山后伸展阶段长英质地壳物质(变杂砂岩)在低压高温氧化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冰沟正长花岗岩是目前东昆仑地区报道的时代最晚的古生代A型花岗岩,它的出现可能标志着中泥盆世时期东昆仑始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彻底终结和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崭新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947 / 9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Regional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in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n Early Paleozoic: Constraints from th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Helegangnaren Alkali-feldspar Granite[J]. LI Ruibao,PEI Xianzhi,LI Zhuochen,SUN Yu,PEI Lei,CHEN Guochao,CHEN Youxin,LIU Chengjun,WEI Fanghui.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2)
[2]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早泥盆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指示 [J].
刘彬 ;
马昌前 ;
张金阳 ;
熊富浩 ;
黄坚 ;
蒋红安 .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1785-1807
[3]   东昆仑祁漫塔格早奥陶世岛弧:中基性火成岩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及年代学证据 [J].
崔美慧 ;
孟繁聪 ;
吴祥珂 .
岩石学报, 2011, 27 (11) :3365-3379
[4]   北山辉铜山泥盆纪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J].
李舢 ;
王涛 ;
童英 ;
王彦斌 ;
洪大卫 ;
欧阳志侠 .
岩石学报, 2011, 27 (10) :3055-3070
[5]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区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J].
周振华 ;
吕林素 ;
杨永军 ;
李涛 .
岩石学报, 2010, 26 (12) :3521-3537
[6]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张耀玲 ;
胡道功 ;
石玉若 ;
陆露 .
地质通报, 2010, 29 (11) :1614-1618
[7]   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巴什尔希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高晓峰 ;
校培喜 ;
谢从瑞 ;
范立勇 ;
过磊 ;
奚仁刚 .
地质通报, 2010, 29 (07) :1001-1008
[8]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J].
陆露 ;
吴珍汉 ;
胡道功 ;
Patrick J BAROSH ;
郝爽 ;
周春景 .
岩石学报, 2010, 26 (04) :1150-1158
[9]   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J].
李小伟 ;
莫宣学 ;
赵志丹 ;
朱弟成 .
地质通报, 2010, 29(Z1) (Z1) :278-285
[10]   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马昌前 ;
吴才来 ;
张建新 ;
王宗起 ;
王国灿 ;
张宏飞 ;
董云鹏 ;
赖绍聪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