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触发潜在性泥石流研究——以岷江上游关山沟为例

被引:11
作者
柳金峰 [1 ,2 ,3 ]
游勇 [1 ,2 ]
范建容 [1 ,2 ]
吕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潜在性泥石流沟; 岷江上游; 关山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地震后,由于地震作用,大量的潜在泥石流沟被激活成活动性泥石流沟,这些泥石流沟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活跃期,泥石流暴发规模和频率显著增加,威胁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岷江上游关山沟为例,初步探讨地震触发潜在性泥石流的成因、起动方式、危害等问题。通过对关山沟震前遥感影像、震后航空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访问,该沟可定性为地震触发的典型潜在性泥石流沟。关山沟由潜在性泥石流而转变成活动性、高频泥石流沟,其成因主要是地震引起了流域内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通过估算,关山沟由于地震震动导致流域内发育2处滑坡、21处崩塌,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122×104m3。关山沟泥石流的起动方式为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流域上游的滑坡转变成泥石流,沿途接纳两侧山坡表层径流冲刷下来的物质,同时强烈冲刷沟床中松散固体物质以增大泥石流规模,从而形成危害性泥石流。关山沟在P=1%、2%的暴雨频率下,泥石流造成堵河的可能性较大。泥石流一旦堵塞主河,其堵塞回水和溃决洪水将严重威胁到沟口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威胁到"213国道"的安全通行。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M].吴积善等著;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编;.科学出版社.1993,
[2]  
泥石流防治指南.[M].周必凡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
[3]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 [J].
唐川 ;
梁京涛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51-758
[4]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5]   岷江上游泥石流堵河可能性的经验公式判别 [J].
张金山 ;
谢洪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4) :651-655
[6]   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 [J].
崔鹏 ;
韦方强 ;
何思明 ;
游勇 ;
陈晓清 ;
李战鲁 ;
党超 ;
杨成林 .
山地学报, 2008, (03) :280-282
[7]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研究——以岷江上游为例 [J].
张金山 ;
沈兴菊 ;
谢洪 .
灾害学, 2007, (02) :82-86
[8]   岷江上游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初探 [J].
常晓军 ;
丁俊 ;
魏伦武 ;
王德伟 ;
毛郁 ;
鄢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1) :103-108
[9]   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 [J].
谢洪 ;
钟敦伦 ;
李泳 ;
韦方强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1) :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