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参与天芪平颤颗粒预防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发生

被引:7
作者
吴娜 [1 ]
宋璐 [1 ]
杨新新 [1 ]
魏江磊 [2 ]
刘振国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2]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运动失调; 中药;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6,GRK6)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6-OHDA)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的方法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25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溶液;左旋多巴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小、中、大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基础上分别加用相应剂量的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n=5)为对照。连续给药29d后,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GRK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等长期使用后,PD模型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且AIM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损伤侧纹状体区GRK6蛋白表达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增加GRK6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1)。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能通过增加纹状体区GRK6的表达,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18 / 10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发生机制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关系的研究
    吴娜
    杨新新
    宋璐
    刘振国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 (04)
  • [2]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
    袁灿兴
    叶青
    王洁
    张燕
    袁崇刚
    [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10) : 1024 - 1028
  • [3]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与谷氨酸受体亚型GluR1Ser845磷酸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巴茂文
    刘振国
    孔敏
    陈生弟
    陆国强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12) : 822 - 826
  • [4] 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巴茂文
    刘振国
    孔敏
    杨红旗
    陈生弟
    陆国强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07) : 810 - 812
  • [5]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与方法
    张秋娟
    张云云
    黄文燕
    [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 (01) : 75 - 77
  • [6] The origin of motor fluctua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Importance of dopaminergic innervation and basal ganglia circuits.[J].J. A. Obeso;M. Rodriguez-Oroz;C. Marin;F. Alonso;I. Zamarbide;J. L. Lanciego;M. Rodriguez-Diaz.Neurology.2004, 1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