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古地理、分子分异时间及化石纪录:古中华貂在内蒙古阿巴嘎旗晚中新世宝格达乌拉组的新材料(英文)

被引:7
作者
王晓鸣 [1 ,2 ]
曾志杰 [3 ,2 ]
竹内哲二 [4 ]
机构
[1] 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3] 美国南加州大学综合生物演化学科
[4] 美国乔治·佩奇沥青湖博物馆
关键词
内蒙古; 中新世保德期; 宝格达乌拉组; 古中华貂; 狼獾; 动物地理; 分子系统关系; 分子钟; 分异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北美现生的潘氏貂Martes pennanti(荷兰殖民区俗名fisher,北美印地安土著俗名pe-kan)传统被归入貂属(Martes)。20世纪70年代初Elaine Anderson首先认识到北美fisher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中国山西保德晚中新世的古中华貂M.palaeosinensi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上裂齿唇侧具有一个孤立的小齿根。因此在众多的化石和现生貂中,这些具有多一个小齿根的种类可以归入它们自己的一个分支,并重新启用已建立的Pekania属来区别于其他种类。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系统研究也趋于把北美的fisher与中、南美的Eira及北半球的狼獾(Gulo)并列,甚至指示它可能是狼獾的姊妹群。因此把fisher独立归入Pekania属中可能是未来的方向。2009年我们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宝格达乌拉组的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古中华貂的上颌。这是该种在内蒙古的首次发现,借此机会对目前的分子系统关系、分异年代及化石记录进行综合探讨。虽然保德和宝格达乌拉的古中华貂在时代上与分子钟估算的5~8Ma比较一致,狼獾的化石记录却远比古中华貂的老(可以追到11Ma左右)。如果狼獾确实是fisher的姊妹群或与它并系的话,那么fisher的分异时间也可能更早。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Gulo gulo[J] . Maria Pasitschniak-Arts,Serge Larivière.Mammalian Species . 1995 (499)
[12]  
Crystallization and welding variations in a widespread ignimbrite sheet;the Rattlesnake Tuff, eastern Oregon, USA[J] . Martin J. Streck,Anita L. Grunder.Bulletin of Volcanology . 1995 (3)
[13]  
Tertiary mammalian faunas of the Mohave Desert .2 Merriam J C. Univ Calif Publ Bull Depart Biol Sci . 1919
[14]   MAGNETOCHRONOLOGICAL AGE ASSIGNMENTS OF MIDDLE AND LATE SARMATIAN MAMMALIAN LOCALITIES OF THE EASTERN PARATETHYS [J].
PEVZNER, MA ;
VANGENGEIM, EA .
NEWSLETTERS ON STRATIGRAPHY, 1993, 29 (02) :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