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取食生境模拟分析(英文)

被引:8
作者
周伟 [1 ]
李宁 [1 ]
邓忠坚 [1 ]
张庆 [1 ]
李明会 [1 ]
王学荣 [2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管理局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取食策略; 生境模拟; 生境斑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们用ArcGIS从宏生境尺度模拟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取食生境,期望为该物种的科学管理和生境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外业工作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的3–4月,2005年和2008年的10–11月在中国云南大中山进行。以资源选择函数、距离分析和生境层级选择方法评价生态因子的选择性。利用ArcGIS模拟黑颈长尾雉空间取食生境斑块。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春、秋季潜在和实际取食生境斑块重复很大。秋季的生境斑块数量、总面积均小于春季的。秋季的斑块最小面积和平均面积却大于春季的,而秋季的潜在和实际取食斑块的最大面积却与春季的相等。春、秋两季间生存和安全条件选择的相似性是黑颈长尾雉对栖息地景观因子选择的主要策略,而景观基质选择的季节差异是辅助策略。季节间斑块的变化反映了该鸟对资源需求的差异。取食生境的片断化和小型化将导致黑颈长尾雉小种群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冬季植物性食物显微分析 [J].
李宁 ;
周伟 ;
杨雁瑛 ;
张庆 ;
刘钊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6 (03) :363-367
[2]   鸟类的扩散行为研究进展 [J].
刘阳 ;
张正旺 .
生态学报, 2008, (04) :1354-1365
[3]   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和日活动距离 [J].
蔡路昀 ;
徐言朋 ;
蒋萍萍 ;
丁平 ;
姚小华 ;
徐向荣 ;
王国兵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 (06) :679-683
[4]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三种雉类春季取食地利用比较 [J].
李伟 ;
周伟 ;
张兴勇 ;
曹明 ;
张仁功 .
动物学研究, 2006, (05) :495-504
[5]   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 [J].
蒋爱伍 ;
周放 ;
陆舟 ;
韩小静 ;
孙仁杰 ;
李相林 .
动物学研究, 2006, (03) :249-254
[6]  
Bird community responses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how consistent are they across landscapes?[J] James E. M.Watson;Robert J.Whittaker;DavidFreudenberger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05,
[7]  
Conservation biology: evolution in action Carroll SP;Fox C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8]  
Rates of species loss from Amazonian forest fragments G Ferraz;GJ Russell;PC Stouffer;RO Bierregaard;SL Pimm;TE Lovejo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2003,
[9]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ffects of human factors on wildlife habitat: the case of the giant pandas Jiangou Liu; Zhiyun Ouyang; William W; Conservation Biology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