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人工光暗条件下黄曲条跳甲成虫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
被引:0
作者:
李倩
[1
]
刘欣
[1
]
熊林燊
[1
]
张琴
[2
]
叶方源
[1
]
邱霞
[1
]
魏书军
[3
]
郑永利
[4
]
机构:
[1] 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浙江省农产品绿色发展中心
[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4]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昼夜节律;
光照强度;
行为;
停留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成虫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及不同时段及光照条件下停留的位置,为室内饲养、行为学研究与防控新技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室内人工光暗条件下(光照强度5 000 lx,光周期16L∶8D)观察记录了黄曲条跳甲成虫移动、交配、取食与静息行为的昼夜节律,分析了特定行为的时间分配特征和停留位置,比较了500, 5 000和10 000 lx 3种光照强度条件下黄曲条跳甲行为活动的差异。【结果】静息是黄曲条跳甲成虫昼夜间主要行为模式,夜间22:00至次日早晨6:00为静息高峰;取食行为仅发生于白天8:00-18:00, 8:00达到取食高峰;交配行为仅见于夜间0:00-2:00。自6:00-18:00黄曲条跳甲成虫选择叶背和心叶以及处于养虫笼壁的频次占比显著高于黑夜,而停留于土中与叶片表面的频次占比黑夜显著高于白天。光照强度显著影响黄曲条跳甲成虫行为活动,500 lx光照强度下的取食行为频次占比显著减少,但光照强度增加至5 000 lx及以上时静息行为的频次占比显著减少;5 000 lx光照强度下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行为最为常见,且与10 000 lx光照强度条件下相比移动行为频次占比显著减少。500 lx光照强度下,成虫停留在叶背和心叶的频次占比显著少于其他两种光照强度下的,而在5 000 lx光照强度下,成虫更倾向于停留在叶片表面。【结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移动、取食、交配和静息行为及停留的位置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不同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活动峰值的时间点有所差异,且各种行为活动及停留位置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15 / 524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