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

被引:15
作者
王学文
机构
[1]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化; 科层化; 脱域化; 快餐化;
D O I
10.13370/j.cnki.fs.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存在四种倾向,即"简单资本化"、"僵硬科层化"、"过度脱域化"、"全民快餐化"。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从发展理念层面、民众认知层面、学术研究层面、政府工作层面探讨了产生上述倾向的原因,提出了重塑文化保护观念、厘清政府角色、培育志愿者组织、开展自下而上式保护、加强研究工作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两个世纪初的想象——原生态与民间艺术的吊诡 [J].
岳永逸 .
文艺争鸣, 2010, (06) :13-17
[2]   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 [J].
张士闪 ;
邓霞 .
山东社会科学, 2010, (01) :34-37
[3]  
机遇还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发展[J]. 乌丙安,吴效群.河南社会科学. 2009(03)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6(02)
[6]   科层化:科层制组织的理性与非理性 [J].
闻丽 .
理论月刊, 2005, (12) :35-37
[8]   中国传统科层制的弊端 [J].
安树彬 .
华夏文化, 2004, (04) :22-24
[9]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 [J].
刘魁立 .
民间文化论坛, 2004, (04) :51-54
[10]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J].
费孝通 .
学术研究, 2003, (07)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