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WP-ICE试验资料对比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被引:6
作者
沈新勇 [1 ,2 ]
黄文彦 [1 ,2 ]
王卫国 [3 ]
郭春燕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预测中心
关键词
单气柱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 TWP-ICE试验; 湍流混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高分辨率WRF单气柱模式,选取了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对TWP-ICE(Tropical Warm Pool International Cloud Experiment)试验期间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两种方案对边界层结构、云和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风活跃期,YSU方案模拟的湍流交换系数较小,湍流混合偏弱,边界层内热通量偏小,使地表热量和水汽不易向上输送,水汽含量在近地表明显偏多,而在边界层及其以上大气层具有显著的干偏差,因此该方案模拟的云中液态水和固态水含量偏低,云量偏少,降水率偏小;MYJ方案对于季风活跃期的边界层结构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其模拟的云和降水更为准确。季风抑制期,MYJ方案模拟的夜间边界层结构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该方案模拟的夜间湍流交换系数较大,湍流混合偏强,边界层内热通量偏大,模拟的位温和水汽混合比在边界层内随高度变化较小,而观测廓线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梯度。季风抑制期两种方案模拟的云和降水均比观测值偏多,方案之间的差异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BJ-RUC系统对北京夏季边界层的预报性能评估 [J].
刘梦娟 ;
陈敏 .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02) :212-221
[2]   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的引进和影响试验 [J].
郑晓辉 ;
徐国强 ;
魏荣庆 .
气象, 2013, 39 (01) :57-66
[3]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的影响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S1) :11-17
[4]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403-411
[5]   一η模式中高分辨边界层方案及对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J].
王康康 ;
张维桓 ;
秦凯兵 .
高原气象, 2004, (05) :620-628
[6]   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方案 [J].
朱蓉 ;
徐大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5) :543-555
[7]   短期集合预报技术在梅雨降水预报中的试验研究 [J].
王晨稀 ;
端义宏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1) :69-78
[8]   MM5在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的改进和应用 [J].
顾建峰 ;
殷鹤宝 ;
徐一鸣 ;
蒋贤安 ;
梁旭东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02) :189-198
[9]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and Cloud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Convection-Permitting Ensemble Forecasts Using Synthetic GOES-13 Satellite Observations [J].
Cintineo, Rebecca ;
Otkin, Jason A. ;
Xue, Ming ;
Kong, Fanyou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14, 142 (01) :163-182
[10]  
Structure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over Southeast England: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s[J] . Xie,Bo,Hunt,J C R,Carruthers,D J,Fung,J C H,Barlow,J F.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20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