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被引:35
作者
任收麦
葛肖虹
刘永江
常丽华
吴光大
袁四化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4] 北京
[5] 吉林长春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阶段性; 走滑隆升;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26 / 9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中国地质, 2002, (04) :346-350
[2]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J].
方小敏 ;
史正涛 ;
杨胜利 ;
李吉均 ;
蒋平安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0-545
[3]   阿尔金走滑断陷盆地的确定及其与山脉的关系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史仁灯 ;
吴才来 ;
P.Tapponnier ;
万渝生 ;
张建新 ;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2, (01) :63-67
[4]   柴达木盆地北缘30Ma左右的去顶剥蚀作用——40Ar/39Ar热年代学定量制约 [J].
王非 ;
罗清华 ;
李齐 ;
万景林 ;
郑德文 ;
李大明 ;
王瑜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228-230
[5]   阿尔金山北段晚新生代山体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万景林 ;
王瑜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222-224
[6]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张岳桥 ;
王小凤 ;
陈宣华 ;
Washburn Z. ;
Arrowsmith J. .
地球学报, 2001, (05) :413-418
[7]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刘俊来 ;
潘宏勋 .
石油学报, 2001, (05) :1-5+7
[8]   对阿尔金断裂科学问题的再认识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叶慧文 ;
刘俊来 ;
潘宏勋 .
地质科学, 2001, (03) :319-325
[9]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J].
刘永江 ;
葛肖虹 ;
叶慧文 ;
刘俊来 ;
N.Franz ;
J.Genser ;
潘宏勋 ;
任收麦 .
地球学报, 2001, (01) :23-28
[10]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r/Ar年龄 [J].
刘永江 ;
叶慧文 ;
葛肖虹 ;
陈 文 ;
刘俊来 ;
任收麦 ;
潘宏勋 .
科学通报, 2000, (19) :210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