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被引:37
作者
张胜全 [1 ]
方保停 [1 ,2 ]
张英华 [1 ]
周顺利 [1 ]
王志敏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冬小麦; 节水栽培; 氮素利用效率; 高产; 灌溉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适宜灌溉模式及其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规律,2004—2008连续4年在同一地块比较春不灌水(I0)、春灌1水(I1)和春灌2水(I2)3种灌溉模式对冬小麦水氮利用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均实行晚播和一次性底施氮量157.5kghm-2条件下,各模式年际间籽粒产量稳定,I0、I1和I2模式的4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134、7515和8134kghm-2,平均总耗水量分别为3334、3829和4270m3hm-2,平均总吸氮量分别为162.5、197.9和212.2kghm-2。在耗水构成中,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66.7%、49.2%和37.8%。3种灌溉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达1.9~2.0kgm-3,灌溉模式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灌溉模式间也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8.0kgkg-1N。3种灌溉模式主茎穗占成穗数比例平均为81%,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2.6~3.8,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指数2.7~3.6。综合以上结果,冬小麦3种灌溉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形成的群体结构可在不同产量水平上实现水、氮资源高效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45 / 20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郑成岩
    于振文
    马兴华
    王西芝
    白洪立
    [J]. 作物学报, 2008, (08) : 1450 - 1458
  • [2] 不同水分供给对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张永平
    王志敏
    黄琴
    谢岷
    [J]. 作物学报, 2008, (07) : 1213 - 1219
  • [3] 灌水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永丽
    于振文
    [J]. 作物学报, 2008, (05) : 870 - 878
  • [4] 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王树安
    兰林旺
    周殿玺
    王志敏
    王璞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6) : 44 - 44
  • [5] 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理论与技术
    王志敏
    王璞
    李绪厚
    李建民
    鲁来清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05) : 38 - 44
  • [6] 节水栽培冬小麦对下层土壤残留氮素的利用
    吴永成
    周顺利
    王志敏
    张霞
    [J]. 生态学报, 2005, (08) : 1869 - 1873
  • [7] 华北地区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动态与残留
    吴永成
    周顺利
    王志敏
    罗延庆
    [J]. 生态学报, 2005, (07) : 1620 - 1625
  • [8] 节水农业的土壤水分调控与标准研究
    张薇
    司徒淞
    不详
    王和洲
    [J]. 农业工程学报, 1996, (02) : 27 - 31
  • [9] 小麦节水高产研究[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兰林旺, 1995
  • [10] Water–nitrogen relationships for whea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late sown conditions[J] . A.M. Kibe,S. Singh,N. Kalra.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2006 (3)